原标题:「CRISPR」也许能让“流产”与“不孕不育”这两个词汇成为历史
基因编译技术“CRISPR"是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的缩写, 简单的说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对生物DNA序列进行修剪、切断、替换或添加,比如从改变老鼠皮毛的颜色到设计不传播疟疾的蚊子和抗虫害作物,再到修正镰状细胞性贫血等各类遗传疾病等等。正因如此,科学家正在尝试利用 CRISPR 的技术路径去解决怀孕关键时期胚胎流产的问题。
CRISPR 被科学家们认为可以去修改或删除利于流产的遗传缺陷,但到目前为止,发现部分经过基因编码删去相关遗传缺陷的胎儿依然出现了流产的现象。上周周三,“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遗传学的研究报告,为其这项技术提供了一些线索和思考。
“Nature”杂志里提及,从事相关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发现,被称为“OTC4“”的某种人类遗传编码在胚胎的早期形成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家们使用 CRISPR 在只有几天成熟期的人类胚胎中敲除了这个基因,结果发现失去了这段基因的胚胎无法再进行着床或是生长。
事实上,这些调查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界理解为什么不同女性的流产几率不尽相同,还将有可能大大提高体外受精(IVF)的手术成功率。
体外受精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而言,可能是唯一可实现传承后代的技术,但从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经过长达40年技术发展,其成功率依然低的可怜。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只有36%的胚胎得以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成长发育,其中却仅有24%的胚胎发展到了婴儿阶段。
当然,这不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在人类胚胎上进行测试。今年年初,一群来自美国的科学家还利用了 CRISPR 技术在一个只有3天天龄的人类胚胎上切除了可能引起心脏病缺陷的基因。目前这类操作已经引发了国际间的辩论,科学与道德伦理又一次激烈的碰撞在一起。
事实上,在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这两项研究中,没有一个胚胎最终成功发育成为健康的婴儿,所有胚胎在研究完成后都遭到了丢弃。但是学界大部分人依然认为,这两项研究暗示了 CRISPR 可能将重塑我们看待生命的角度。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流产与不孕不育这两个词汇将成为历史。通过技术的进步,每个家庭都能够拥有健康的宝宝。
相关阅读36氪此前曾对 CRISPR 这项技术进行多了报道与分析,文章如下:
《YC正在大力投资CRISPR基因编码技术,不懂的进来接受科普吧》
《CRISPR 经济已形成,7 家创业公司领跑》
《看氪 | 根除艾滋、治愈癌症、定制婴儿,基因编辑如何改变世界》
《技术和伦理双重考验,基因改良的超级婴儿可能诞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