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部位保健 > > 老人拒买保健品被索钱买赠品草鱼 一条5000元(2)

老人拒买保健品被索钱买赠品草鱼 一条5000元(2)

发布:2017-05-10 06:42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吴立宏提示老年人,遇到被骗的情况,可以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电话“12331”举报投诉。同时,除电话外,单位、个人可通过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

  吴立宏提示老年人,遇到被骗的情况,可以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电话“12331”举报投诉。同时,除电话外,单位、个人可通过信件、互联网、传真、走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违法行为,以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一旦检查发现确实存在问题,会进行查扣,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需要老人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老人可以将这些产品交给子女或者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不要担心受到子女的抱怨或者面子上过不去,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

  此外,他认为,我国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保健产品准入门槛低,销售渠道更新速度快,没有固定场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违法成本低,监管难。特别在一些远郊区,保健产品的监管有一定的盲区,也是骗子们集中经营的重灾区。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相应的处罚措施。

  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可为什么明知是骗局,却仍然有部分老年人甘心受骗?对此,北京晨报记者进行了暗访,揭秘骗子到底是使用了什么伎俩才让老人深信不疑。

  记者暗访

  销售员只盯老年人

  按照几位曾上当受骗过的老年人的指点,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双井家乐福附近寻找高价出售保健品的人。在双井家乐福的北侧,记者看到,两名男子站在停车场附近,手中拿了一个礼盒,遇到老年人过来,就上前搭话。但是年轻人从其身边经过,却没有人上前搭话。

  记者看到有一位刚刚从超市买菜出来的老人从他们前面经过,一名工作人员立即主动上前攀谈:“叔叔,来买菜啊,我帮您拿着东西吧。您看我们这有个产品,您了解了解,我们还免费赠送您小礼物。”老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摇摇手离开了。

  记者上前攀谈,自称想给自己家里的老人找点养生活动。这两个人听见后立即来了兴趣,问记者:“您家老人是不是就住附近?可以让他们来我们的地方坐坐,平时除了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参加养生培训,还可以买我们的保健品。”但是当记者表示能否看一下产品时,对方却说产品没有现货,他只给记者看了产品的照片,记者看到,在照片上写着“普健硒”,但是却没有其他信息。

  行踪神秘常换地方

  一名参加过“养生培训”的老年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理疗仪器,有的则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盖着一副眼贴,据说是店里免费提供的,可以治疗青光眼、飞蚊症。“但是用完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晕晕乎乎的就回家了。”她称,自己买了三万多元的保健品,但是吃了很久才发现,这个药里就是普通的面粉。“一瓶880元,太贵了。”

  记者通过老人的指引,在百子湾附近找到了保健品推销的踪迹。记者看到,这里除了摆设几台血液循环理疗仪之外并没有其他东西,几名推销员就站在店门口,看到年轻人丝毫不理睬。记者向门口的推销员询问情况,他们显得十分谨慎。“您是哪个叔叔阿姨的女儿?”说着她用身体挡住记者的视线,不让记者往里看。“您是住在附近哪个小区啊?”销售员不断询问,记者称“要给老人看看兴趣班”,她立刻婉拒了。

  而另外一名销售员告诉记者,这里是老人保健课堂,可以让家中老人来免费体验。“我们这里还有血液检查仪器,主要是检查人体血液及血管健康情况。一般老人上门咨询,要先做个血液情况检查,健康管理员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营养建议,还会安排他们去听健康讲座。”当记者向其询问普健硒能不能在这里买到时,销售员称,店内没有保健品。“抱歉,店里没有。要是老人吃过这个产品觉得不错,可以让他来这里做完评估之后,再考虑买产品。但是地点不一定是这里,您留下老人的电话,我们在这附近开讲座的时候,会和他们联系的。”但是当记者问这是否是药品时,销售员回答,这个属于食品。随后,记者在受骗老人提供的该产品说明书上及公司官网上,均未找到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批准文号。

  业内揭秘

  “免费送礼”锁定人群

  原本在保健品公司当推销员的赵先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保健品销售都是有套路的,从聚人、留人到卖货、家访,一步一步进行下去,效果很显著。”赵先生介绍,保健品销售的第一步是聚人。大部分的公司都通过发传单免费送礼来招揽客人。他称,之前所在公司销售的主要是一些调节血压、血脂的普通保健品,成本不高,售价也不很贵。卖货之前,公司惯用的招是“保健品空盒换礼品”。他们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凭三种随意品牌的保健品空盒换2斤鸡蛋、一袋杂粮等。“这一招主要是为了锁定经常吃保健品的老年人,这样的老年人有保健意识,家庭条件也比较好,是我们的重点发展客户。”

  “医生”上场问诊卖药

  赵先生称,等到一批老年人拿着传单和保健品空盒来领礼品时,“专家”就该上场了。“专家”是公司请的,负责讲健康养生的知识,当然重点还是讲保健品的成分与效果,引起老年人的兴趣;然后,“医生”上场,为听讲座的老年人免费体检、看病,所谓的“医生”只是穿个白大褂,说自己是某某医学院毕业的,现场“把脉”只是做做样。最主要的是,“医生”在“把脉”时通过交流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平时有什么病。根据这个情况,“医生”会推荐老年人购买几个疗程的保健品。“销售产品时再给点优惠,为了多要赠品,老年人会加大购买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次买几千块钱的产品。”赵先生称,每次这种会上,总会有老人掏腰包,公司从没有空手而归。

  “免费旅游”变相推销

  为了加大收入,很多公司都出了新政策,鼓励老年人往该公司“存钱”,给10%的年息,而且存钱的客户买保健品还可以享受更多优惠,甚至可以免费旅游。公司会组织老客户去安徽“免费旅游”一两次,一路上的交通、食宿公司全包,名义是回馈老客户。但是内部人都知道,这趟“免费旅游”实际上是一个“洗脑”的过程,陪同人员一路上会给大家讲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渗透保健品的效果。旅游过程中就会推出一次大规模的“回馈老客户”活动,让老年人存款进行“投资”。赵先生还向北京晨报记者坦言,他在北京卖保健品的时候,没想到自己母亲也在老家被人用同样的方式骗走了20万元购买保健品。受到这件事的冲击,他放弃了“继续骗人”。他称,目前很多保健品公司除了卖给老年人昂贵的保健品,还开始鼓动老年人在公司“存钱”,只要存款就许给高额的利息。用一系列手段轮番轰炸,引诱老年人投钱。

  记者手记

  骗子越来越不要脸

  管事儿的可别松懈

  保健品营销盯准老年群体,其间的骗局已经是老生常谈,可这次吸引我再次介入其中,实在是骗子越来越不讲“规矩”,或者说是越来越“不要脸”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