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豪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应豪教授
现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医务工匠等。
擅长早产、胎盘疾病和产科内分泌疾病诊治。
给生命一个完美的启程
——访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应豪教授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们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历经各种疲劳与艰辛。很多人将生孩子形容为“一只脚踏进鬼门关”,孕育生命,有“生”的喜悦,但也有未知的恐惧。随着现代产科的快速发展,生产风险虽变得愈加可控,但早产、流产等问题仍在困扰着一个个家庭。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应豪教授感慨道:“受孕是一个开始,后面会发生很多各不相同的故事。而我们的存在,就是希望能让大家一路好‘孕’。”
近年来,早产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7.6%,每年约有117万早产儿出生。早产是指在妊娠已满28周,但在37周前分娩,早产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许多存活的早产儿也会面临视力、听力、智力障碍等诸多问题,早产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自己就是早产儿。”当谈起早产的现状时,应豪教授回忆道,“高考时,我在多个理工科大学热门专业中纠结,不知该如何选择。是妈妈给我指了另外一个方向,原来,她在生我时早产,是当时的医生救了我的命。
所以,我妈妈希望我也能学医,以后能挽救更多的小生命……”就这样,与母婴健康有着难解之缘的应豪教授,恪守着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的“初心”,十年来在产科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说到早产,应豪教授向我们介绍,早产分为两大类——
即自发性早产(指自然“发动”)
医源性早产(指妈妈本身有疾病,再不终止妊娠,母胎都会有危险)
应豪教授表示:“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有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妊娠期高血压(即子痫前期)为例,如在怀孕时我们就发现孕妇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我们就可以在早期用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以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的风险。若能从源头降低风险,早产发生率自然就能降低了。”
01
那如果早产真的发生了怎么办呢?
● 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机会促进胎儿发育。
”各种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的时间一般在48~72小时,一般用于抑制急性宫缩,目的是争取时间将胎儿宫内转运到新生儿救治水平较高的上级医院,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但需注意,不建议在未发生早产时预防性使用宫缩抑制剂。
● 如今,宫颈环扎手术是预防宫颈功能不全所致早产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其手术过程并不复杂。
应豪教授强调,需仔细斟酌在什么情况下为患者手术,要通过患者孕中期流产史或早产史、宫颈手术史、是否“高危”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在恰当的时间,采取恰当的宫颈环扎方式。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高危”二字。
“高危孕妇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每家医院收治的高危孕妇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
孕妇按“颜色”来管理
据应豪教授介绍,近几年,上海做了一项非常棒的工作——对所有的孕妇都按“颜色”来管理。
即正常的我们标绿色,就像绿灯一样,马路通畅;
不正常的标记其他颜色,黄色代表高危,但其威胁程度相对来说较低;
危险程度再往上就是橙色;
再往上就变成红色。
这样,从颜色就能反映出高危程度。按“颜色”看,除绿色外,其他“颜色”的孕妇都属于高危。
“这个标识对老百姓来说很简单,什么颜色代表什么危险级别,一看就明白自己大概属于哪种级别,这对孕妇和小宝宝都会有所帮助。”
让前置胎盘不再那么凶险
“虽然大多数孕产妇的妊娠和分娩是顺利的,但仍有很多女性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会经受巨大波折。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凶险性前置胎盘在临床上碰到得越来越多。”应豪教授说道。
看过纪录片《生门》的人可能都对那位因前置胎盘而手术,但在术中心脏数次停跳、命悬一线的产妇印象深刻。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危险性在于,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出血量无法控制,平均出血量在5000~6000毫升,且50%~60%的人需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
应豪教授与记者分享了一个让他记忆犹新的案例。
一次,有位孕妇非常焦虑地来找他,手里拿着病史,是国外的产检病史,英文诊断非常明确——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即凶险性前置胎盘)。接诊之后,应豪教授发现这位产妇是Rh阴型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
这可是产科的“杀手”,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量非常大,对血的需求是海量的,但Rh阴性血的备血相当困难。
为此,应豪教授为这位孕妇成立了专病治疗组,先与上海市中心血站联系,确保Rh阴性血足量;
在手术中与麻醉科紧密合作进行自体血的回输,降低对珍贵血源的需求;
且应豪教授及其团队创新研发了一种子宫压迫缝合的方法,最终使整个手术出血量只有1900毫升,比常规出血量减少了2/3,成功地为这位孕妇保住了子宫,婴儿也顺利娩出。子宫压迫缝合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方法,其操作简单、迅速、有效、安全,对于传统产科来说,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一个里程碑。
为了让更多的妇产科医生受益,应豪教授多次牵头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并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希望能为更多的孕产妇保驾护航。
血栓预防,应贯穿整个孕产期
以前认为血栓离我们很遥远,但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血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据统计,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
需注意的是,孕产妇是发生血栓的高风险人群,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采取正确的预防措即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一旦血栓形成,早诊断、早治疗就变得极为重要。
孕产妇为什么容易发生血栓呢?
应豪教授解释道:“除了孕期血容量增加、静脉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以及孕产妇活动量小,且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外,我国的孕产妇还存在独特的血栓性疾病发病风险,比如,‘坐月子’限制了产后活动,以及随着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的大量应用,孕期保胎导致孕激素使用增多等。”
应豪教授表示,对于孕产妇而言,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应贯穿整个孕产期,从产前检查开始,加强保健和管理。所有的孕产妇均需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采用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避免过度肥胖、避免脱水等)预防血栓;在无法有效运动的情况下,可采用被动运动、按摩、穿弹力袜等物理方法进行预防。
此外,对于有静脉血栓史的孕产妇,尤其是存在高龄、肥胖、长期卧床等情况的高危孕产妇,除以上预防措施,在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还需遵医嘱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策略。
一旦孕产妇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注意患肢制动,避免按摩,以防血栓栓子脱落;确诊后第一时间进行抗凝治疗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并根据血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当然,在血栓的防控中,最重要的还是血栓预防!”
在大众的观念里,妊娠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其实,这个过程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引发孕产妇各种反应并影响到胎儿。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作为帮助生命启程者,我们愿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生命只有一次,需要珍爱和敬畏,谁都不可懈怠。”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原标题:《给生命一个完美的启程 ——访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应豪教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