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部位保健 > > 呵护新生儿健康 普及护理保健知识(二)

呵护新生儿健康 普及护理保健知识(二)

发布:2021-01-21 19:42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呵护新生儿健康,普及护理保健知识,二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往往由于分不清正常生理现象与不健康现象,而提心吊胆,备感无助。那应该如何识别和护理新生儿的健康呢?
呵护新生儿健康  普及护理保健知识(二)

为提高新生儿家长对于新生儿的保健能力,宣传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守护好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市妇幼保健院专门进行了总结归纳,就家长们最关心的儿童防病治病常见问题展开授课,从新生儿脐部护理、黄疸、惊厥、咳嗽、呕吐、早产儿护理等多个方面为孕爸孕妈、宝爸宝妈们答疑解惑,普及健康知识,守护着他们健康成长。

何为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小于260天),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身长在46厘米以下的婴儿。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尤其是早产儿出院回家后,早产儿除按正常新生儿护理外,还必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

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品

早产儿更加需要母乳。早产儿为了“追赶”生长速度,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热量,早产儿的母亲分泌出来的母乳,含有高于足月儿母亲分泌的母乳所含的抗体以及其他养分,而且母乳更加容易消化,宝宝对于母乳中的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率,远远高于奶粉。母乳还会促进早产儿大脑的发育,母乳是最最完美的婴儿食品。

新生儿常见的五大皮肤生理现象

1、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现象: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这是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

2、新生儿的皮肤变色:刚出生的宝宝,真可以称为“变色龙”,新生儿变动体位,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3、新生儿的局部青紫: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会自然消退的。

4、新生儿的皮肤红斑: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红斑的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分布全身,以头面部和躯干为主。但一般几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过一周。有的新生儿出现红斑时,还伴有脱皮的现象。

5、新生儿的各种胎痣: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胎记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

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体重比出生体重下降3%——9%,7——10天应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多数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轻微发黄,但手足心不出现黄染,尿色正常,一般两周内消退。

3、螳螂嘴: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可自然消失,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4、马牙:新生儿在口腔上腭或牙龈上可见到黄白包颗粒状物,俗称“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可以自行消退,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5、乳房肿胀、泌乳:男女婴儿都有可能出现,2——3周后可消失,不要挤压乳房,防止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6、阴道出血和阴囊水肿:女婴出生后5——7天从阴道流出少量粘液血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男婴则可发生阴囊水肿,几天后可消退,不必处理。

7、新生儿红疹及粟粒疹: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脱皮后可自然消失。

新生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为了使宝宝适应家庭环境,更好地健康成长,请家长们注意以下几点:

1、接触宝宝前后认真洗手,坚持母乳喂养(如不能做到的话,请选用合格优质奶品,按正确配比、用量使用),喂奶时侧卧并抬高头部,避免呛奶,及时添加辅食。

2、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室温维持在22℃——24℃,根据体温情况给予增减衣被。体温在38℃以上或35.5℃以下建议家长立即就医。

3、请按时到社区或疾控中心接受预防接种。

4、对宝宝进行必要的早期干预,具体如下:

(1)视觉干预:母亲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宝宝,与宝宝交流,让宝宝注视红球或红光手电(距离大约20厘米远)以及颜色鲜艳的物体,并引导目光追随视物移动。注视红球不好的,应加强训练。

(2)听觉干预:听轻柔音乐和妈妈温柔的声音,听觉反应差的加强训练。

(3)触觉干预:主要采用抚触、按摩、婴儿体操等。

5、定期健康检查。

衡水市妇幼保健院 宋玉

呵护新生儿健康 普及护理保健知识(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