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奥巴马以无比的自信加才干,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八年来从容驾驭着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是个超级幽默段子手。可想而知,他潜意识一直需要那个提醒,即“我不可能阻止明天太阳升起”来维护他饱满的自信。 相反,自卑者的内心,没有这个‘能力底线提醒’功能。他们内心的咒语是:我的言行随时可以让太阳毁灭”
分析:自信其实是有界限的,界限就是知晓自我的极限,反而在极限内可以放松自如地去努力和享受。
解决:以我踢球的自信为例,我深信这场比赛不会输在我一个人或者我的某一个失误手上,所以尽情大胆地去发挥,不必因为一个失误自责或者畏缩。
解读别标签化,节选自《与佛陀一起吃早餐》
原文:“不过我只是好奇,感觉上他像佛陀吗?” “他甚至不把自己称作佛教徒。” “佛陀也没有啊。” “对。耶稣也不是个基督徒,依此类推。那么一琢磨还真有意思。”
分析:先有的耶稣还是先有的基督?答案显而易见,因而耶稣自然不会给自己贴上基督的标签。
解决:贴标签最容易,但也是对自我的最大干扰,会让你最快速地远离事实真相,进入自以为是的世界。
在情绪受挫之下,最重要的是你的行为,要坚持行动直至找回内心的平静:
《龙珠超》里武天老师为了让克林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让占卜婆婆做了一个恐怖森林,把曾经杀死过克林的人丹巴林、那巴、弗利萨、沙鲁、布欧等等全部做成幻象,最终克林打坐恢复平静,一切全都消失,最终一拳击碎超级神龙解救悟空
《龙珠超》最顶级的武功自在极意功,去掉自己得意识,下意识做动作,意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更多的是干扰而非指引。
《龙珠超》武天老师在宇宙力量大会完成自己最后一击之前对悟空和克林发出教诲:“徒弟们,听好了,好好活动,好好学习,好好游戏,好好吃饭,好好休息,要过一个开心有趣,精神百倍的人生,龟仙流派与你们同在”,坚持修行,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才是最有意义的。
所以无论内心如何煎熬,不要停止行动,我甚至建议大家养只狗,因为无论你情绪如何,身体如何,你都得每天外出遛狗两次,这种强制的仪式化的东西,一定会治愈你的,至少对负面的情绪形成固定的干扰。
如果以上都不灵,你依然觉得自己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倒霉蛋,那么挺180天再决定:数据表明人类的极致喜悦和极致沮丧在180天后是可以消解的,中了1个亿180天后你不会维持第一天同样级别的喜悦,同理遭遇人生不幸,180天后的痛苦也没事发当日那般疼痛钻心,单一事件所产生的挫折和负面情绪,一定要挺180天再决定。
心理问题,不光青少年,是全民性的,内在的归因在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再教育或者说再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你所有的压力都少有动力去相辅相成,这是很很危险,你所有教育成本和压力的最终归宿都是升学,然后不断伴随着资源的内卷,大人和孩子都身心俱疲但都无法潇洒退场。
运动对于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但也不保障一定是正向作用,所以每个人也都需要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等,在独处时压抑时能治愈你,让你重回平静。
而眼下,运动变成了体测达标,音乐变成了考级,文学变成了写作加分项,义务教育变成了改变人生的绝佳机会甚至唯一机会...
在我看来,文学、艺术、音乐等等以完整学科门类的方式给孩子,都尝尝,看看孩子喜欢啥:布鲁斯、爵士、电子、古典、民谣都可以,然后在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系统刻苦地去学习,可以吃苦但不能“奴役”。
我想起于谦老师教育儿子于思洋:你好好表现,大了把你送幼儿园。结果于思洋还认为去幼儿园是一种奖赏,努力表现,虽然最终发现去幼儿园没那么好玩,但其间的过程,则没那么多压力,因为去幼儿园成了他好好表现的动力和奖赏。
而义务教育的内容本身呢?那些可能有一些难度的数理化等应试内容,其实是孩子们未来可以系统学习热爱事业的敲门砖,因为义务教育的应试终点在大学,是跟职业最具相关性的学习场所,其实你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想学什么,如果孩子明确了,你告诉他,你现在学习的意义,那些分数,决定你将来是否有机会选择你热爱专业的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和最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种以动力为先导,以人格独立选择为基础的教育,是我们心之所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