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号贩子”一直是影响医疗服务秩序的“顽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就医秩序,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近年来,广东省卫生部门一直在加强对“号贩子”现象的监督和打击。今年5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公安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省级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部属、省属医疗机构按照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查严惩,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等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侵害患者健康权益的行为。
如今,大半年已经过去了,专项行动的成效如何?对于如今“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依然猖獗的现象,广东省卫生部门下一步会有哪些大动作呢?
12月8日,省卫生计生委独家回应羊城晚报称,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强对“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的监管,将逐步建立广东省“号贩子”黑名单,建成打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长效机制。同时,推进将“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纳入卫生计生领域信用信息平台。
为何屡禁不止?
违法行为难定性
首先,“号贩子”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定性较难,难以认定违法事实并实施行政处罚,因缺乏法律法规规定,只能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
其次,“号贩子”彻底根治难度大。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且相对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大型医疗机构,部分省内及省外慕名而来的患者,自愿出高价及提供身份证原件给“号贩子”代挂号,供需极不平衡,彻底遏制难。
广东怎样整治?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以督查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为重点,对“号贩子”可能存在的环节加强了监督检查,巡查重点医院周围环境,查看有无“医托”盘踞,骗取患者到民营医院就诊等情形;
以加强网络信息排查为重点,通过搜索关键词,对互联网网站、链接、QQ群、微信群及网络媒体“大V”、“微博”、“达人”等“号贩子”、“网络医托”的信息进行核查。
以民营医疗机构为重点,通过查看有无违规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或者互联网信息,重点检查有无通过“网络医托”欺诈患者等情况。通过整治,有效遏制了“号贩子”和“网络医托”违法行为发生。
取得什么成效?
暗访6家医院5家良好
就在几天前,由国家卫计委、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督导组,就到了广东开展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督导检查。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督导组一行还先后到广州、深圳暗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6家医院。
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督导组情况反馈,广东省挂号“黄牛”及“网络医托”的情况如今较5月份暗访有明显改善。六家暗访的医院中,除深圳一家医院周边个别小店仍有卖号情况外,其余五家医院均未发现挂号“黄牛”、网络号贩等情况。
采取哪些行动?
抓201名“票贩子”
今年5月开启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累计共出动卫生监督员32890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30652车次,查处“号贩子”案件 4件、查处“网络医托”案件 10件,抓获号贩子201人、治安拘留21人、查处医院保安1人,核查各类医疗广告11.9万条次,发现违法医疗广告36273条次,查处医疗机构违规发布医疗广告案件98宗,罚没315.51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疗科目6家,关闭违法违规网站10家,举办宣传活动2122次,发放宣传材料150371份。(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