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岭杀医血案,把医患关系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最近,多起暴力伤医事件此起彼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一名医生被患者殴打昏迷;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名护士被患者砍伤;广东深圳宝安人民医院一名护士被产妇丈夫殴打。暴力袭医事件频频发生,刺痛社会的敏感神经。(据10月29日人民网)
近期多发的温岭杀医案等医患关系“剑拔弩张”的案例使“医患”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焦点,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孰是孰非也被舆论媒体“炒得火热”。患者患病求医,医生救死扶伤,这本应是面对病魔“同仇敌忾”的医患缘何却“同室操戈”?医患关系为何持续紧张?
医院公益性质的日渐消退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医院的性质定位是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机构。然而现实中大开处方、过度医疗、加价卖药等不良现象的存在给医院的公益面孔“大大的抹黑”。不少专家学者站在了患者一边,严词诘问医院的公益性何在?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扶弱济贫的“天堂”,一些黑心医院如今却渐渐沦为了“患为鱼肉、院为刀俎”的“地狱”。虽然在国家“先治病后交钱”的政策指引下,部分医院开始试点,然而“冰冻三尺分一日之寒”,想要扭转医患之间长期积攒下得矛盾冲突和不信任,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医护人员欠缺责任感,素质“良莠不齐”也是导致医患关系持续得不到缓和的又一重要原因。一些医护人员职业素养低下,不给红包就不好好看病。“优越感”心里作怪,认为来医院了“就得一切听我的”,就得“任我宰割”,医德医风日渐败坏而广遭诟病。患者在医生命令式的口吻下,本就焦躁的情绪变得更加不可控制,以致“怒发冲冠”,冲突酿成。除此之外,少数医生不敢担责也是缺乏素质的一种表现。风险行业就得有时刻担责任的准备,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而贻误病情,患者家属又怎么会“善罢甘休”?“以前是有1%的可能,就要尽100%的努力。但现在就算有50%的希望,医生怕失败担风险,也可能会倾向于放弃或保守治疗,或者建议患者转院。”
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期望值过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绝对多数的患者都会认为来到了医院就等于“上了保险”,就一定能够“药到病除”,以至于出现医院治不了患者“大发雷霆”的局面的发生。理性的思考一下,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医疗水平是有限的,可以治疗的疾病也是有限的。患者进了医院就会“完璧归家”的想法导致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过于苛刻。可是饱受痛苦折磨的患者能够冷静下来思考的又有几个?过高的期望和失望的现实使得患者病痛难除,医生“有口难言”,到头来医生却成为了“弱势群体”。
用“战友”这个词来形容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再贴切不过,因为在“病魔”面前,医患其实应该“同仇敌忾”,共同御敌,但是阴差阳错“战友变敌人”,原因错综复杂,形势急切需要得到改观,相关制度也应该“上马”,还医患关系以“和谐”,天空也会变得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