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小雨表示特别无助。
做了这项切除术,等到手术做完,她还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时,她又接受了一个照射治疗,花了一千多。但这个治疗是干什么的,小雨说她不知道,钱是朋友交的,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就这样,从走进医院查个小毛病开始,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将近1万元已经花出去了,这其中大部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求支付的。对于这样的收费和手术模式,医院的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记者:“手术前说好的价格,不管交还是没交,到手术室里有变化会怎么处理?”
长春和美医院院长康玉敏:“没有这种可能。”
记者:“在手术以前就应该完成这些?”
康玉敏:“进手术室以后基本缴费都已经完成了。”
记者:“手术费四千八怎么交的?”
小雨:“是我在手术台上,他问我让你朋友交,还是你交,那个时候我还清醒着,我就说让我朋友把手机拿来我交。”
记者:“你没有觉得不对劲吗?为什么要在手术台上转账?”
小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特别难受,一系列检查之后身心俱疲,已经受不了了。”
患者小雨的宫腔镜报告,检查时间清楚地标明是11月13号15点44分,而她手机里的微信支付截屏交易记录显示,当天下午15点52分,也就是在宫腔镜检查后8分钟,她通过扫二维码支付了另外一项手术的费用4860元。
患者不同意加价
医生吓唬家属签字
小雨的遭遇并非个案,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对这家医院的类似投诉。这家医院先推荐、说服患者做个宫腔镜580元,等患者在做宫腔镜探查术时,有的医生会提出其他手术的要求。
另一位17岁的女孩小陈就是这样。她在这家医院做完了宫腔镜检查后,医生要求她再做一项手术,她当时坚决不同意。
医生没有理会小陈不做手术的意愿,而是走出去找到小陈的母亲。
小陈的母亲说:“(说)孩子子宫必须得贴个膜,说挺重,得疼得要命。这么一说我就害怕了,给签字了。”
心理专家认为,实际上医院医生利用的就是患者求医时的特殊状况。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刘远说:“我认为在宫腔镜做开始和之前,这是两个阶段,之前用得寸进尺这种效应,一步一步让患者越来越多做检查和处置。但是一旦宫腔镜上了以后,我个人认为就不太一样了。除了心理以外,物理的控制是非常现实的,因为在面对医生和医院的时候患者基本在行为控制上是弱势的状态。这种情况不光是这些患者,换了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上恐怕也要做后续治疗,听之任之了。”
这家医院医生利用的是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担心和对医院的信任,可是这医院的资质实际上也有水分。在这家医院的网站上声称是自己二级专科医院,实际上采访中院长承认连一级医院都不是。
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
就被要求刷卡并强迫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