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医院 > > 魏则西事件的另一种反思

魏则西事件的另一种反思

发布:2016-06-06 08:20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南风窗网,文章,魏则西事件的另一种反思,2016年11期,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残酷现实。

  这几天,百度公司和莆田系(仅指其中的“黑心医院”)应该“心情不错”。“雷洋案”不断发酵,迅速卷走了公众对“魏则西事件”的关注。但事情不应该这样过去,百度、莆田系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正本清源”。
  “魏则西事件”不光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它更凸显了中国公共治理领域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端倪。某种程度上讲,百度、莆田系以及那些隐形的利益攸关者,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削弱、扭曲中国公共治理秩序的闭环。
  为了简明易懂,我从三个方面做一个列举式阐述。
  第一,竞价排名费是否类似于“保护费”?“魏则西事件”爆发前,百度和莆田系曾在竞价费用上产生激烈,莆田系冲突称,竞价排名费用高得离谱,自己只能“给百度打工”。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说,百度对莆田系收取的高额竞价费用,可能已经不是完全的、纯粹的商业领域的服务费、广告费,而更加近似于一种保护费,不妨称之为“百度费”。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或者现在的一些特定场景中,强力集团要对别人收取“保护费”,前提一定是别人必须生活在你的地盘上,而且离开你的地盘,他就无法生存——或者它的商业模式就会崩溃。所以,你作为强力集团才可以和他进行这种不对等的交易。你的议价能力太强,强到对方即便偶尔反抗,但最终又回到老路。
  中国的互联网搜索领域,显然已经成为了百度的“地盘”。而多数莆田系医院的“独特模式”,也决定了它们必须生活在这个“地盘”,离开搜索引擎的竞价广告,它们多数都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很容易在百度和莆田系的关系中,看到这种奇特的“保护费”生态。
  这种生态造成的后果是,形成了一个将患者置于“食利金字塔”底部的结构,而它们的上层是“莆田系医院-百度-百度的海外投资人”。这种奇特生态,公权力是否早就应该介入?这真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二,警惕商业资本“偷窃”政府信用。莆田系最关键问题,或许不在于“没有医德”、“唯利是图”,而是在于它“偷窃”了公立医院的信用,一些三甲公立医院将科室承包给莆田系,最坏的影响并不是寻租和腐败,而是透支着老百姓对国家、政府的信任。
  “XX军区医院”、“武警医院”,还有“人民医院”,这些医疗机构,它们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而“黑医院”轻易践踏这种信任感,给中国社会的认同、社会治理带来的潜在损失将不可估量——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
  第三,权力要果断对“扭曲的市场化”出手。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领域是否该完全市场化也一直在讨论之中。医疗和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一是信息不对称严重,其他行业可以随着技术进步,慢慢拉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但医疗行业远远做不到,你必须、也只能听医生的。
  医疗产业另一个问题是,消费没有重复性。和魏则西一样,很多中国人在医院的最大一次“消费”,往往也是他们作为“消费者”的最后一次“消费”。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残酷现实。因此,医院很难像快速消费品公司那样“打造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招揽回头客。莆田系“黑医院”对大病都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敲个够,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魏则西事件”带给我们反思还远远没有结束。人类成立政府,这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有些问题,市场真的解决不了——至少现在的市场解决不了。相反,对那些“扭曲的市场化”,权力反倒应该及时出手,绝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