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医院 > > 经济视点:何时不见“黑心棉”

经济视点:何时不见“黑心棉”

发布:2018-05-26 06:41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自今年1月开展絮棉打假斗争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专业纤检机构共接到群众举报346个,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对2346家絮棉制品制售企业或特殊用户的1617余吨絮棉制品原料和35万件(套)絮棉制品进行了检查,大量制售伪劣絮棉制品的黑窝点被端掉,一批涉

    
  自今年1月开展絮棉打假斗争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专业纤检机构共接到群众举报346个,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对2346家絮棉制品制售企业或特殊用户的1617余吨絮棉制品原料和35万件(套)絮棉制品进行了检查,大量制售伪劣絮棉制品的黑窝点被端掉,一批涉及棉花掺假大案的犯罪分子受到惩处,个别要犯被判重刑。因此,一方面,可以说,在重点地区、重点市场棉花造假的猖獗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内絮棉制品质量问题仍然很严重。

    形成合力  联手严打

    擒贼先擒王,治假抓源头。伪劣絮棉制品的主要原料有纺织厂的落地棉、纱线头等下脚料,纺织制品厂的下脚料,废旧絮棉制品或旧服装,医院用过的废棉制品,以及其他废旧物。杜绝“黑心棉”需要加强对上述物品的流通管理,如纺织、服装、棉纺制品等企业应建立废旧棉及下脚料的定向销售或专门处理的制度;医院应加强对医用废旧棉制品的管理,建立专门销毁制度等。

    絮棉制品的制售者较为分散,清除“黑心棉”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絮棉制品加工以小手工作坊式居多,大部分处于城乡结合部,量大而分散,流动性强。絮棉制品主要在一些日杂店、劳保用品店、集贸市场出售,销售现场查出的伪劣絮棉数量不大,大量伪劣絮棉制造者因无法找到而逍遥法外。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有关部门,从经营主体资格管理、质量的日常检查等方面入手,发挥综合治理的效能,让劣棉生产者和“黑心棉”都无藏身之地。

    大专院校、医院、幼儿园这些集团购棉单位,是“黑心棉”重灾区。有关部门强调,对向这些单位提供产品的厂商及其制品,须经有关机构认证合格。据悉,纤检部门将陆续对这些地方进行全面排查,严厉处理制售“黑心棉”的有关责任人员。

    制定标准  依法规范

    针对“黑心棉”的生产、销售情况,中国纤维检验局副局长张克才强调,絮棉打假不能靠一次两次突击行动,只有在制度建设上扎扎实实下功夫,才能真正营建棉花打假的长效机制。

    “黑心棉”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絮棉标准的残缺。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絮棉制品的国家标准,只有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的梳棉胎行业标准。由于只是推荐性标准,相对于对絮棉制品生产、流通市场的约束性而言,其意义主要在于技术上的参考。标准的缺乏,使绝大多数地方缺乏判断絮棉制品质量的硬性指标,造成“伪劣”与“质量不好”界限模糊。界定伪劣棉的“尺子”不明确,一些不法分子便钻这些空子肆意造假。修订和严格絮棉标准,尽快出台相关条例,加大对企业执行国家标准的监督力度,才是清洁棉花市场的根本保证。据张克才副局长介绍,在质监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一部旨在规范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管理的国家标准已基本制定完毕,将很快付诸实施。

    有关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治造假分子,对造假分子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人民日报》 (2001年08月08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