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羊羊卡通形象竟被商家移植进了人流广告
医院人流广告如同真杂志
连日来,7位普通的母亲怀着满腔母爱,公开展出多年来搜集的一万多份黑心医院人流广告杂志,并发出公开信,痛揭不良医院诱导青少年的广告谎言,引起了社会关注。面对校园周边泛滥的“色诱广告”,她们疾呼:要给孩子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妈妈组团办展揭穿不良广告谎言
4月初,由7位母亲组成“妈妈团”,在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的“高教集贸市场”门口办了一个特殊的展览—— 展出多年来搜集的人流医院杂志共147种,1万多册,并发出呼吁:大力整治害人“人流医院”。
记者看到这些号称医院“内部刊物”的杂志,涉及石家庄18家医院。杂志中除了星座运势、娱乐八卦等新闻外,还夹杂着无痛人流新技术、处女膜再造等手术的广告介绍,且十分醒目。此外,还穿插各种带有色情味道的文章和图片,鼓励青少年性开放。
“我经常在菜市场收到这样的杂志,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一天我17岁的女儿放学回家,竟然手里也拿着这样一份杂志。”“妈妈团”成员、田女士拿着一本杂志一边说, “女儿说学校门口有很多发放杂志的人,同学们都拿到过。于是,我们几个妈妈决定把杂志搜集起来。” 另一位母亲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些杂志简直是赤裸裸的诱惑!还宣传各种手术保障,不就是在暗示青少年可以随心所欲、即使意外怀孕也可到他们医院堕胎么?” 妈妈团成员希望此举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让肆意泛滥的人流杂志广告得到整治。“我们都是妈妈,我们向全社会发出母亲的呼声:人流广告泛滥,误导青少年,必须治理!”
不良广告竟自称“校园杂志”
“今天做人流,明天就上班”……如今,在很多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此类无痛人流广告,一个比一个夸张,鼓吹无痛人流比治感冒还轻松。
妈妈团成员说,这些不良广告以铺天盖地之势侵入大中专院校,甚至到了中小学。在这些杂志的封面,有的标明为“公益杂志”,有的竟然自称是“校园杂志”。“零元检查”“私密夜诊”“特价120元”等醒目广告语随处可见,有的甚至推出“学生套餐”,持学生证前来就诊可享受八折优惠。有的杂志还在尾页开出“各大院校乘车路线图”,覆盖石家庄高等院校16所。
记者拨打了杂志中博大医院所提供的预约电话,接线员称“第一天做,第二天就能工作和学习”。记者问及费用时,回答称“加上有术前检查费以及术中麻醉费共计600元左右”。当记者提到广告中用大字标明180元时,工作人员澄清说,广告旁边有小字标注着“手术费”。
无痛人流真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和轻松吗?记者从河北省医大附属一院了解到,所谓的无痛人流其实是在人工流产手术前给患者注射麻醉剂,让患者因被麻醉而感觉不到疼痛。患者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算出现危险也无任何反应,无法给医生准确的提示,其实是具有更大的风险。
据2011世界避孕日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800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0%。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流产次数越多,继发性不孕发生率越高。超过4次人流后,不孕症发生率就会达到92.13%。而在所有继发性不孕患者当中,将近九成患者曾经有过人工流产经历。
保护青春期孩子的健康
“青春期的孩子们辨别能力较弱,长期看这类杂志容易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错误地认为人流是正常现象,从而忽视对自己的保护,甚至对爱情、家庭、两性关系产生错误的理解。”河北仙龙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和平说。
“孩子们不懂无痛人流的危害,以为真的像治感冒呢。”驻足观看的路人也纷纷表示不满,如此泛滥的刊物,究竟该谁来管理呢?石家庄这7位母亲也曾向石家庄市文化局、出版局、工商局等部门反映过,甚至拨打市长热线,均未果。刘女士说:“我们早在6年前就开始反映,但这些部门要么找不到人,要么说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
据了解,这些刊物封面没有刊号,按照法律本应经过省一级的新闻出版单位审核,然而这些医院都没有。律师高和平说:“如果界定为广告,那么工商局需要对此加强管理;如果界定为刊物,新闻出版局要进行干预。无论是依据《广告法》,还是《期刊管理办法》,都是不符合规定的。但目前对这种刊物的性质很难界定,这给各部门相互推诿提供了空间。” “同时,建议无论从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对青少年做好相关教育。而青少年也应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即使出现意外,也要以正确的心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不可轻信虚假广告的宣传。”高和平说。
(新华社 记者 岳文婷 骆学峰)
法制时报网络版刊登的本报记者文章、图片著作权属本报社及本报记者所有,未经本报记者同意,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网摘、报摘等,违者视为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经同意转摘,要按法律规定付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