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段伟朵
核心提示洛阳医生陈兴澎因为连续工作23个小时累倒手术室的照片,被众人点赞,同时再度引发公众对于“医患关系”的热议,不过,与之前引爆话题的“导火索”不同,这次话题充满“正能量”。近年来,医患关系为啥总能引起关注?医患关系为何变得紧张?记者走访了洛阳市多家医院,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
走访
医患关系“吃紧”有市民却反映好医生“多的是”
昨日,记者针对市民、患者、一线医生等不同群体,对医患关系的看法进行了随机走访。
“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但近些年,总觉得医院有点‘变味’。”市民贾先生认为。他没事喜欢刷微博,上论坛,网上不乏患者控诉“黑心医院”的帖子或报道,他看到后一般都会“帮顶”或者转发。“绝大多数医生肯定都是好的,但有纠纷的时候,患者一般都是弱势群体。”
“之前都不太敢去大医院看病,担心‘被坑’,但跟医院接触后,这种顾虑渐渐打消了。”市民柳女士因怀孕需定期到医院产检,她选择了距离住处较近的医院,妇产科李大夫是她的主管大夫。“找李大夫的孕妇特别多,但她从来都笑脸相迎,有问必答,还能从心理上帮助我缓解对妊娠的恐惧,就像好朋友一样。”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表示,虽然有的医生职业操守存在问题,但整体来看,好医生多的是。
一些医护人员感觉,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医患关系越来越“吃紧”。“不少医生为了规避风险,遇到有高风险的手术,只能选择放弃。”一位从医多年的外科大夫告诉记者,这种心态就是,宁可无功,但求无过。
现象
医患信任度降低患者住院“记日记”防糊弄
“医患关系的紧张,具体的表现就在于彼此之间‘不信任’。”洛阳市一家三甲医院医患办主任告诉记者,早些年,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信任度很高,对医生的意见会认真听取,现在变了,有些年纪大的人到医院住院,甚至会每天拿个小本子记录医护人员“行踪”,几点几分,哪位医生做了啥样的治疗,以此做到“心中有数”,不被医院“糊弄”。
“医生原本的职责就是看病,但现在很大一部分精力,可能会耗在看病以外的事情上。”患者担心遇到“黑心医院”,医生也担心遇到闹事患者,洛阳市涧西区一家医院的妇科主任告诉记者,比如要花费时间搞清楚患者的“家庭背景”,防止手术后家属不“认账”的情况。“并不是医生心理‘阴暗’,但之前有过类似的教训,医生办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之后肯定要谨慎。”
析因
医患本身、舆论环境等都可能是“诱因”
近年来,医患关系为啥总能引起众人关注?医患之间的信任为啥会减少?记者采访洛阳市多家医院的一线大夫或主管领导,从舆论导向、医生、患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A舆论
坏事传千里,让医患关系屡屡成为“热点”
“舆论导向是近年来医患关系一次次成为‘热词’的原因之一。”洛阳市一家三甲医院医患办主任告诉记者,医院每年接诊约6万人,绝大多数都是“好评”,各个科室收到的感谢信不计其数,当然,其中也不乏患者的不满和投诉,全年投诉到医患办的患者大约200个,投诉比例仅占0.3%,这其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诉是“无效”的。
“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吧。”该医患办主任有些无奈。
最近获赞的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陈兴澎,因为连夜手术,累得躺在地板上睡着,让公众对医生群体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记者了解到,其实,像陈兴澎这样优秀的医生,在洛阳市还有许多: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主任孙君军,在身体有疾病的情况下,坚持连续做完3台已经定好的手术,一下手术台就被抬上了另一个手术台
……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戴刚,从来不收患者一个红包,20多年来,戴刚退的红包累计金额至少已有10余万元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张盼盼,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待每一个患者都用心用意,但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让年轻的她有了职业病:因为经常搬动全麻术后患者导致腰肌损伤,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胃病,长期站立导致静脉曲张……即便如此,她依然不耽搁工作
……
此外,还有许多无名的医护人员奋战一线,不过,他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B医生
医学教育有“短板”,医学存在难克服的障碍
“部分医生缺乏责任心,对待患者比较冷漠,这也是导致患者不信任医院的原因。”该医患办主任表示,这可能与如今医学教育“短板”有一定关系,医学生在学校里只注意技术学习,忽略了精神教育。此外,受大环境影响,会有医生在用药方面追求经济利益,虽然都治病,但医生选择贵药,就会导致患者抵触。
此外,医疗行业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不能克服的障碍,薛秀珍从事医疗行业33年,主攻妇产科,目前,仍然工作在第一线。在她看来,没有医生愿意让自己的患者治不好病,没有一个主任医师不想让基层医生快点上手。
“据统计,产科是出现意外最多的科室,很多产妇住进医院,家人都当是即将迎接新生的喜悦,没有把她当病人。如果患者不了解情况,一旦家人出事,就容易情绪激动。”薛秀珍介绍说。
C患者
对就医环境要求的提升,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看病前先网上询医,了解点基本医学知识,不能被‘糊弄’。”市民柳女士介绍说,此外,如今市民到医院去,不仅仅是看好病就行,大众心理上还希望医生给个笑脸,给个良好的服务,如果医生全程黑脸、各种“高冷”,即便给患者治好病,估计也会得个“差评”。
“市民的维权意识也在增强。”河科大一附院医患办主任齐祥银分析,这对医院本身服务的提升来说是件好事,起到了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但也成为医疗纠纷增多的表现。
建议
提升医生自身素质,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辅导
齐祥银提出,虽然近些年,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有上升趋势,但从医院本身来看,去年与前几年相比,患者选择正确维权思路的情况增多。所谓正确维权思路,就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医院调节、医调中心介入以及司法程序等3种途径,而不是选择“堵门”、“拉条幅”等违规违法的行为。
齐祥银认为,如今,医疗行业的各种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依然不够健全,具体到某一件具体的纠纷上,可能会有漏洞。“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完善法律法规。”
“医患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生要从提升自身素质做起。”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副院长李自强建议,手术有风险,医生有告知义务,很多患者因为本身知识水平受限,即便按照手术流程签署了名字,但未必了解背后真正的风险,这就需要医生耐心沟通,做好各种心理铺垫和预料。李自强本人兼肿瘤科主任,见多了各种死亡和离别,但只要与患者沟通好,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大部分家属都是非常通情达理的,即便亲人死亡,也会体谅。
此外,记者从洛阳市卫计委了解到,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卫计委今年也将引导建设更和谐、更充满“正能量”的医疗环境,让市民对医院有更加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