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医院 > > 内行看门道!格力美的互掐的真相是什么?

内行看门道!格力美的互掐的真相是什么?

发布:2016-01-28 13:3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内行看门道!格力美的互掐的真相是什么? -新闻频道-和讯网

  2016年伊始,国内空调业的两大对头格力和美的再掀口水大战,双方先后公开指责对方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对此,两家企业均作出相同回应:实名举报属于个人行为。

  在过去的2015年,国内家用空调市场出现下滑加上巨大的库存需要消化,因此格力、美的两大空调巨头2015年在家用空调上的收入增长都遇阻 。如今新一年开始了,正值春节前的促销旺季,突然来了这样一场“戏”,让人感到空调市场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

  事件回溯

  1月20日中午11点28分,一位自称是制冷空调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人员陈进在其名为“陈进1982”的微博中实名举报美的学术造假。

  无独有偶。22日中午12点55分,一位自称是空调专业工程师李猛的人也在微博上实名举报“格力变频技术严重造假”。

  尽管目前李猛的身份还无法确定,但值得注意到是,两起举报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临时申请的微博号,只有一条发布内容且格式内容非常一致,都是针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就这样,两大空调巨头再度互掐,至今这场学术造假之战还在持续发酵之中。

  恩怨二十年

  据了解,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老大和老二,上演“互撕戏码”已是格力和美的的家常便饭。只是双方越来越不遮掩,矛盾也进一步升级,从幕后转到了台前。

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的与格力的价格战历史悠久,始于1997年。美的现任董事长方洪波曾回忆,在98年之后的空调大战里,美的与格力场场参战,殊无遗漏。竞争最激烈时两家公司的员工曾爆发肢体冲突,造成恶性事件。

  2007年

  美的在宣传品中指格力等同行空调产品的铜铝连接管是“黑心管”。后经中国家电协会等澄清,证实铜铝管并非“黑心管”,美的也被指恶意攻击竞争对手谋取利益、误导消费者。

  2008年以来

  美的、格力主推产品同时转向变频空调市场,争夺“低频第一”的头衔。美的抢先高调推出变频空调产品,但产品面世即被格力指出是偷换概念的“假变频”,并控诉美的侵犯专利。2012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格力胜诉,美的赔偿侵权费200万元。

  2009年

  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番禺中心医院“门诊楼变频多联空调设备及其安装”采购项目中,中标企业广东石化(美的空调代理商)报价金额为2151.1887万元,比格力高出400多万元。格力由此质疑此次招标的公正性并最终诉至法院。

  2009年

  美的空调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格力发布的“3天格力空调销售突破15万套,市场占比达81%”的广告与公告数据不符,涉嫌虚假宣传。为此,美的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向市工商局进行了投诉。同年8月24日,法院判美的胜诉,格力赔偿3万元并登报声明。

  2009年3月,安徽新兴格力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状告合肥美的制冷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广为散发恶意攻击原告销售的格力空调产品的书面彩色宣传单”,认为美的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并要求赔偿。

  2013年

  格力又以美的在同一种商品上侵犯涉案“五谷丰登”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最终以判定美的不得再生产销售涉案的空调型号而告终。

  2014年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公开指出美的广告“一晚一度电”是欺骗消费者。

  2015年

  格力抓住两名进入该公司车间用手机偷拍的美的员工。

  2015年4月,董明珠表示2014年格力有600多名技术人员被挖,但并没指明是哪家企业,很多业内人士都猜测董明珠暗指对象就是美的。而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回应称,“只要是珠海那家企业的人,我们绝不会用”。

  行业寒流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的与格力的此轮口水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2015年空调整体市场萎缩以及双方竞争日渐白热化。

长江证券研究院

长江证券研究院


  回看这一次格力、美的互相举报对方技术造假的过程,“剑”之所指均是对手产品的主要卖点,格力质疑的是美的“一晚低至一度电”的技术,美的质疑的是格力“一赫兹”技术。

  从根本上说,美的与格力之间的争斗主要源于利益的纠纷以及市场的残酷,双方越来越相似的业务格局造成了两者的水火不容。

  业内人士指出,格力和美的互指对方学术造假只会让国人认识到国产空调与外资品牌的差距,降低人们对国产品牌的信任,最终受损的是这两家企业,而让外资企业得益,两家企业与其打口水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更有益!

  一位不愿署名的空调经销商称,希望双方千万不要再将话题继续下去,经销商已经面临市场需求陡降、库存过满、回款押滞、无利可图的多重困境,这样只会把新年业绩带入更寒冷的深渊。

  本文综合北京商报、新浪财经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