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性 > 生殖保健 > > 张开宁: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

张开宁: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

发布:2018-12-01 06:19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12月17日下午“中国经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暨《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发布会”召开。著名专家学者约80人将出席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网现场直播 演讲者: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

12月17日下午“中国经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暨《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发布会”召开。著名专家学者约80人将出席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网现场直播

张开宁: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

演讲者: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昆明医学院健康研究所张开宁教授。张教授主要担负《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的主编。

各位朋友,可能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是期望能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刚才谢社长也高度评价了福特基金会和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组织的这套丛书。

我本人有幸和国内一批在生殖健康、人口方面的专家参加了调查人口健康30年发展变化以及挑战的工作,感到非常激动。激动不仅是因为我们自己参与了写作,更是因为有机会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会场与大家共同讨论。刚才费约翰教授也谈到论文、论坛都是百花齐放,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

谈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内和国外的朋友都有这样的共识,就是中国这30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当中健康本来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开始的,经济方面的回顾我们将给予很大的期待。但是同时我认为,健康也是关乎中国老百姓民生的重要领域。因此,我和一批学者能够参与这方面的工作,也感到无上的光荣。

健康在5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二战当中提出来,所谓的“人类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社会方面的健康,这是50、60年前提出的观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究竟人们对健康产生了哪些新的视角,有什么新的认识?可能是撰写《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这本书的很多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几十年,全世界都把健康的权利、公平性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有没有病。在这样的视角下,一批作者回顾了这30年中国健康领域所经历的变化,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

健康领域很大,这当中有若干的领域,生殖健康或生育健康是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这本书集中写了《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其中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接受了世界文明组织提出的观念,就是生殖健康或者是生育健康。这本书很多记者都是亲历了这几十年的变化。

生殖健康、生育健康很多朋友都熟悉,它包括了传统上我们关心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等。当然,在1994年开罗的大会上有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它是否应该包括性健康,或者不以生殖为目的,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健康。

从1994年以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当中对于计划生育,对于妇幼保健自身的心血和国际的共识很好地融合起来。使得在回顾30年的时候,特别是回顾1994年以来的这15年,中国的生殖健康,包括中国的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这本书总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谢振明研究员以及他的同事共同撰写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计划生育人口健康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中国的计划生育在过去几十年当中,特别是从1994年联合国人口发展大会以来,可能是在国际讨论最多,争论最多的,同时也是变化最大的一部分。

据我所知,福特基金会与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当时叫计生委,很早就开始探索在中国人口健康方面的合作,当时国际上有新的思路提出来,像生殖健康或生育健康。同时,我所知道的计生委的高层负责官员也在思考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怎样能够走好计划生育这条路,如何探索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谢教授的这部分非常系统地回顾了福特基金会和和中国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从人口控制到关注生殖健康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的合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也提出了新世纪中国人口健康的趋势等。这是《中国性与生殖健康30年》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

同时,生殖健康是全世界的共识,它能够提到全世界的“发展和人口大会”进行讨论,其中特别重要的思路就是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其中有社会性别平等。撰写这部分的研究员郑真真也在现场,她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据我所知,在开罗大会谈论生殖健康的时候,它的本质之一就是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郑真真研究员在这一部分,用了简短的判断,叫做资源、选择和成果,用这样的框架回顾了中国二三十年间在男女平等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思想,怎么能够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乃至与性健康结合起来。我认为郑老师的这一篇相当精彩。

刚才我谈到在开罗大会时,全世界接受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生殖健康”的概念。我记得当时在开罗,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要不要提“性健康”,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在开罗会议上,没有把“性健康”写进联合国人发大会的日程。

在这方面经过10多年的演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团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性的社会学的研究。据我所知,汤梦君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最近的10年时间做了大量的关于性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现场,有丰富的数据。同时他有很多个人的看法。因此,他的那一章阐述了性和社会性别在中国的多元化,他的题目是《性权利的快乐和兴起》。

其次,在生殖健康的国际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沉默的文化”,它的含义是人类的生殖系统,特别是女性的生殖系统出现了很多的感染。大多数的文化对于这样的事情是闭口不谈的,但是由于全世界妇女运动的推动,联合国系统的推动,各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政府性的推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生殖道感染,包括性病、艾滋病,最后进入了会议,进入了教学,成为我们公开讨论的话题。

这书有一章是由李建华和李晓亮两位学者撰写的《艾滋病的防治》。我个人认为这章相当有高度,它并不是就艾滋病谈艾滋病,而是从生殖权利,从生殖道感染这样一个全球变化,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论了生殖道感染,艾滋病防治等问题。

其次,生殖健康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走过了由政府牵头和主导,然后有市场参与,有民间组织,或者非政治组织NGO的积极参与的道路。这样才能够避免企业为了商业目的而炒作生殖道感染,危害人民的健康。

在生殖健康的领域当中,民间组织的兴起,非政治组织的兴起,显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邓国胜教授和纪颖老师,他们就生殖健康相关的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做了阐述。那段时间正好邓国胜老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所以他们两位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国内,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了大量的调研,有非常详实的数据和实史,展现了中国这30年间在健康领域当中,民间组织、非政治组织的兴起,从官办为主到以草根为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