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
11月下旬,记者参加由中国县市传媒摄影学会、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美丽中国·2015全国百家媒体走进龙岗大型采访采风活动”,其中一站是位于龙岗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特地从香港赶来,携两位副校长,向全国媒体介绍港中大(深圳)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学科设置,以及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精英人才……随后,得知其中有来自家乡绍兴的媒体,徐校长亲切地带本报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并欣然接受专访。
走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办公室,冬日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明亮而温暖。校长徐扬生院士笑容相迎,优雅地在沙发上落座,吩咐秘书为记者沏茶。这位大学之前土生土长于绍兴的国际著名学者、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尽管擅长以流利英语讲学,但普通话里仍抹不去浓重的乡音,与记者交谈,尤其回忆起当年高考时的场景,时不时地满口绍兴话。
专访的话题,从徐扬生院士在绍兴高考开始。
有志气的下乡知青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一年又一年“积累起来的”11届高中毕业生同考一届大学,徐扬生参加了这个“万人过独木桥”的竞争。那时,他是绍兴县皋埠区的一名下乡知青。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徐扬生,来自绍兴城里一个书香家庭。从北海小学到绍兴一中,然后下乡插队,高中毕业的他,与农民一起种田割稻、摇船捻河泥,经历了终身难忘的两年知青岁月。他虽在农村,但一直自学不辍,无论数学物理,还是文学哲史,读了很多书。
“一开始公社里不让我报名,因为我的户口迁到乡下离两周年还差一点。后来就让我去考了,考场在皋埠中学。那真是人山人海的考试,50多间教室,每间教室有几十个考生。进考场时又遇麻烦,保安说要有两年工作期的证明,不让我进去,是一位姓朱的老师出来为我打了圆场,说今天来了那么多人,反正都考不上的,让他们都进去吧。”徐扬生说,舒缓的语调里,充满了对过往的人生机遇的感恩。
一个月后,别人告诉他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名字写在解放路百货大楼门前的红榜上。“那时教育太落后了,大家都渴望求学,都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感叹道。
徐扬生教授
徐扬生教授,浙江绍兴人,国际著名的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7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自1997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担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2013年8月开始,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IEEE院士和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研究的领域包括:空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混合动力汽车和智能制造。
“
徐扬生: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学风,而好的教育理念能培养和充分发挥人的特长,以及他的人文情怀、奉献精神、责任担当。
不能经济发展了而教育落后
在浙江大学,徐扬生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随后,他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到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并从事机器人研究。1997年,他“遵循内心的呼唤”,怀着报效祖国的情怀,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赶在香港回归祖国前,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见证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
徐扬生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系主任、副校长。无论是从美国到香港任教,还是在港中大(深圳)出任创校校长,或许与人生经历有关,他始终怀着一腔教育报国的热忱,办一所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国际性大学的梦想,因此,同事和朋友称他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这代人,有很多经历,吃过很多苦,又在国外生活和工作多年,对国内国外都有所了解,现在只是想凭自己的教育经验,对国家和社会尽点责任。”徐扬生说。几年前,他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做过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在科技和教育上的投入很不相同。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能经济先进而教育落后,没有人才的培养,没有科技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现代化。
谈到这里,每年都要多次回绍兴看望父亲的徐扬生院士话锋一转,说起他对家乡、对母校绍兴一中的感受。他说,每个人都对家乡充满怀念和眷恋,有着深厚的感情。
徐扬生感慨:“有一次回绍兴,我去绍一中的老校址转一转,但许多记忆中的东西不见印迹了,给人一种找不到母校的感觉,而一个让人找不到母校的城市,多少有些遗憾。”他希望家乡能保护好绍兴的文脉,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再大一些,对历史文化、老街古村的保护力度再大一些。
办一所“不一样”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合作办学的模式落户深圳龙岗,学校管制、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学术评估、教授遴选,甚至学校的运作,都由港中大主导,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长为港中大校长,合格毕业生授予港中大学位。
徐扬生说,现在国内的许多大学,都在培养follower,而不是leader,学校只教技能,到最后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差,这也是许多人去国外求学的原因之一。“我们要办一所不一样的大学,把学生培养成leader,既有中国文化传统、人文情怀,又具国际视野。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国与西方,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培养各界精英领袖。
谈到对学生“人文情怀”的训练,徐扬生讲了一个例子。他说,欧美人坐公交车,先上车的人会往车厢后面坐,因为他们是在为后上车人的方便考虑,但我们国内大多数先上车的人只会先占领前面的座位。这个就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徐扬生认为,现在的学生“少一些对未来的欲望、理想的热情,进了大学就松下来,我们想点燃他们的欲望和理想,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港中大(深圳)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领袖”,不但有创新型的专业,更应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能独立思辨、有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的人。
从创立之初,港中大(深圳)就在本科生中开设“通识教育”。徐扬生的教育理念是,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首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重要的东西,还有世界文明中最重要的东西,包括社会、自然、历史、文化等,都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