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
百强榜单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有何意义呢?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不会得到改变。老百姓指望就近看上好医生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最近,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琅琊榜”在上海发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第六年推出国内目前最具权威的榜单。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继续名列全国综合排行榜前3名,前10名中,京沪占了一半。广东今年则共有9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
入选百强榜,当然是件值得庆贺的事。这份百强医院榜单迅速在各大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上刷屏,尤其是入选的大医院,无一例外将之高挂头条。而在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推出后一天,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也首次推出中国顶级医院竞争力100强名单,这是该机构继今年3月份推出省会市属医院、中医院等五个榜单后首次推出综合医院排行榜。
对比两个榜单可见,排名前十的综合医院名单相同,只是顺序稍有变换而已。越往后面,分歧才越大。根据媒体报道,复旦榜的百强医院榜,综合考虑了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三方面因素,再结合医院SCI和科研奖项,形成该年度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艾力彼版则遵循既往的排名体系,医院的排名从最优规模,医疗技术和经济运行3个一级指标出发,分别选取多个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其中医院规模主要包括实开床位数、年门/急诊量、年出院量、员工人数等指标,医疗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高级职称人数占比、ICU床占比、医疗设备资产占比等指标,经济运行方面主要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用加权Topsis法得出结果。就广东来说,两个版本的评比就出现2名差额,其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入复旦版百强,但出现在艾力彼版的百强榜中。
我在这里却无意去评比两个榜单孰优孰劣,评价体系不同,名单稍有差池是自然的,也无法评说。榜单有何用?对医院来说,是块金字招牌,广告效应明显,对于老百姓来说,看病要去好医院,什么是好医院,搜索引擎信不过,至少可以凭此榜单去寻医。也确实已经有媒体打出“带上榜单去看病”的标题。但老百姓除了知道“大医院就是好医院”,看病要去大城市外,能从榜单中看出其他道道来吗?榜单除了让大医院就诊人数越来越多,还有其他指导意义吗?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然而,在榜单效应之下,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案还能推行下去吗?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本就越来越明显,好的医生好的仪器好的资源,均只有公立大医院才有,老百姓也只能挤破头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病。百强榜单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有何意义呢?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不会得到改变。老百姓指望就近看上好医生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希望什么时候,复旦大学或是哪个第三方独立机构,也给社区医院来个评比,按照医生水平、诊疗满意度、服务人次、单病种诊疗费用等等老百姓看得懂的指标,列出个百强社区医院或百强基层医院榜单,或许那时候,分级诊疗推广就不会这么遥遥无期了。 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