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别拿游戏不当新闻 新闻游戏开启媒体新一轮尝试(组图)

别拿游戏不当新闻 新闻游戏开启媒体新一轮尝试(组图)

发布:2016-04-11 14:1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别拿游戏不当新闻 新闻游戏开启媒体新一轮尝试(组图),2016新游戏,新闻媒体爆料联系方式,凤凰新闻自媒体,籽岷的新游戏体验,新游戏公测

  记者:刘胜男 实习记者:陈媛 杨斯君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报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口味了。好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媒体转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媒体能够根植于此,进行新的传播形式尝试。

  当人们对社交媒体司空见惯以后,媒体就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尝试,新闻游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大致可以将其解释为一类将新闻报道与电玩游戏相结合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新闻游戏,不仅可以向用户传递信息,还能让他们获得与报道相关的切身体验。

  

早前,台湾媒体知名人士吴泰辉、吴政达、陈贞桦和蒋宜婷一同操刀,推出一款新闻类网页游戏《急诊人生》,希望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受众了解急诊室内的日常情况。


  早前,台湾媒体知名人士吴泰辉、吴政达、陈贞桦和蒋宜婷一同操刀,推出一款新闻类网页游戏《急诊人生》,希望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受众了解急诊室内的日常情况。

  在游戏开始界面,你可以选择进行游戏,也可以直接跳转报道界面。

  这款游戏将背景设定在台湾一间大型的医学中心,面对保健体制的崩坏,没有勇气进行医疗改革的政府和喜欢去大医院自费诊治的市民,玩家将扮演一位拥有着拯救急诊室命运能力的键盘医师,在一次又一次的真实医疗突发状况中突围,拯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人生》的制作方“0传媒”表示,为了较高程度地还原急诊室中的就诊情况,在制作游戏之前他们专门访问了几位急诊医师,并且游戏中所有病患的出现频率都是依据采访显示建立的。

  

早前,台湾媒体知名人士吴泰辉、吴政达、陈贞桦和蒋宜婷一同操刀,推出一款新闻类网页游戏《急诊人生》,希望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受众了解急诊室内的日常情况。


  整场游戏玩下来让人手忙脚乱、神经紧张,但其实新闻游戏的设计者就旨在通过这个游戏来让受众们明白急症医生所面临的困境、了解急症室环境现状,用游戏的方式传达给读者,试图以“设身处地”的方式来缓解现在社会上紧张的医患关系。

  不仅如此,在游戏结束之后,根据用户(玩家)救治的病患数量,游戏会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医生。用户可以将游戏结果直接分享到Facebook中。

  

早前,台湾媒体知名人士吴泰辉、吴政达、陈贞桦和蒋宜婷一同操刀,推出一款新闻类网页游戏《急诊人生》,希望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受众了解急诊室内的日常情况。


  类似《急诊人生》这样的新闻游戏案例还有很多。在社交媒体普及的今天,新闻游戏不失为一个具有强互动性的新闻呈现形式。

  开启新的新闻叙事模式

  八仙尘爆、台湾急诊拥塞、难民危机,这些问题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是如果做一个面向现实的游戏,或许读者可以知道更多。借助新闻游戏,让读者穿上医生的白袍、亲历八仙尘爆,又或是变身难民,发现游戏背后的故事,让新闻媒体用游戏向读者提问,这或许比文字叙述更加动人。“我们来做新闻游戏吧!让游戏成为传达新闻资讯的新媒介。”或许这是未来新闻媒体的口号。

  英国BBC2015年发表的新闻游戏Syrian Journey: Choose your own escape route(叙利亚之旅:选择你自己的流亡路线)是一个有名的案例,基于一手的新闻素材,让人们参与到流亡之旅,亲身感受战乱的影响。用户流亡的旅程起点是从低价售出自己位于大马士革的家开始,读完一段游戏的文字说明之后,就开始从不同的选择中出发,随着选择的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这款游戏是互动性新闻的尝试。

  

早前,台湾媒体知名人士吴泰辉、吴政达、陈贞桦和蒋宜婷一同操刀,推出一款新闻类网页游戏《急诊人生》,希望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受众了解急诊室内的日常情况。


  经由新闻游戏呈现的过程,不断让读者亲身见证流亡难民所面临的苦难,透过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投入的游戏形式,吸引使用者进行探索,感受难民移民过程中令人绝望的不确定性。

  媒体尝试用游戏说故事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新闻游戏作品,《Septr 12(九一二事件)》藉由新闻游戏形式,提出“暴力产生更多暴力”的观点,批判对战争与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使用者若在游戏中向中东地区投掷越多炸弹,就会发现反而导致更多受害平民投身报复性的恐怖主义。

  ProPublica的记者魏思思(音同),藉由分析纽约市的医院急诊医护水准与死亡率的资料,然后利用程式转换病患送往医院的距离,开发了一款新闻游戏作品《Heart Saver(心脏拯救者)》。通过这款游戏,使用者可真实体会到纽约市急救医疗资源不均的困境。

  而《纽约时报》2013年制作的《How Y"all, Youse and You Guys Talk》是一个测验读者语言使用习惯的游戏,这款新闻游戏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在短短11天内累积的点阅数,打败这一年之中任何的即时新闻、资讯互动图表。

  基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媒体已经开始了新闻游戏的尝试。的确,新闻游戏可以改变传统的新闻叙事模式,给用户提供全新的、强互动性地新闻阅读体验。不仅如此,这些新闻游戏还能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新闻背景。

  新闻游戏归根到底还是讲新闻

  虽然目前已经出现的新闻游戏大都取得了不错的用户体验,但有些学者却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新闻游戏是一个有悖新闻伦理的尝试。

  早前,BBC的《Syrian Journey》就被英国其他报纸跟学者批评。这些学者认为:BBC利用战争难民为题材做新闻游戏,是将人们的苦难转换成孩子的游戏。在他们看来,游戏的形式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让受众过分沉浸于游戏的体验而忽视了新闻的内容。

  当然,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想要真正做好“新闻游戏”那就必须处理好游戏与新闻的关系。

  魏思思表示:“我们做新闻游戏,这一切都必须是真的”。在她看来,新闻游戏必须基于真实的故事,让受众在进行游戏体验的同时可以对照报道进行相应内容的查证。独立新闻游戏的产制者约翰·欧斯本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新闻游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一份好的报导,正如同产出任何调查故事一样。最重要的是制作出正确、且能传递意见的游戏,就像做任何其他题目一样,我们必须做完所有功课,确定手上拥有的资料、报导内容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要建立变数的关联性,那也是因为有足够的信心如此宣告。我们必须保持批判性思考,就像是记者一样。”

  新闻游戏化道路上的挑战重重

  虽然新闻游戏能够给受众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但想要真正将新闻游戏普及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第一,新闻内容和游戏形式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作为新闻游戏,其本质还是要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游戏只不过是一个载体。如果在设计新闻游戏时,游戏过于精彩,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抢占了新闻内容的风头,让用户忽略新闻的内容。

  第二,新闻游戏制作投入更大。前期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度调查,在资料完备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策划及制作。这就需要调查记者、游戏设计师和技术实现人员配合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新闻游戏都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但尚未出现具体的商业模式。如果媒体大举进军新闻游戏领域,不仅投入更大,而且很难回笼资金。

  第三,新闻游戏制作周期较长。新闻讲究的是时效性,但制作一个新闻游戏绝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轻易完成的工作。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闻游戏主要适合用于一些时效性不是非常强的报道或是重大事件结束后的深度报道。

  不可否认,在传媒行业亟待转型的今天,面对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用新闻游戏的方式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性,增加用户对于新闻事件的代入感,不失为一条可以挑战的道路。

  作者:魏思思音同来源《中国传媒科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