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看病新方式:不认医院认医生

看病新方式:不认医院认医生

发布:2016-03-17 18:12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看病新方式:不认医院认医生,医生 执业 集团

随着近期医生集团的集中涌现,医生开始抱团,打造个人或团队的品牌,或许在未来,老百姓看病去哪家医院已经不重要,开始由认“医院”变为认“医生”。

日前,中国内地首张“医生集团”工商营业执照诞生——“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并取得营业执照。这标志“医生集团”作为一个新执业模式出现,医生有了新的执业方式。

“医生集团”即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组织机构。在美国,目前有高达83%的医生加入了各种业态的“医生集团”,成为一种主要的执业模式。在中国,“医生集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近期医生集团的集中涌现,医生开始抱团,打造个人或团队的品牌,或许在未来,老百姓看病去哪家医院已经不重要,开始由认“医院”变为认“医生”。

多个医生联合执业:

共享收入、共担损失

组成“医生集团”,又称“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系由多个医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其本质是医生执业的一种方式,即团体执业,这种模式下,多个医生联合起来共同执业,共享彼此的收入,共同承担损失,共享设施设备。

参考

医生集团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自由执业方式,据美国医疗协会2012年报告统计,仅有5.6%的美国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而高达83%的医生则加入了“医生集团”。

观点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表示,“上海90%医疗服务都由公立医院来提供,事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生的职业发展,而医生集团的成立可以改变当前医生现状,让医生获得尊重,从而使医生赋予社会责任感。”

新模式:

两三个医生 就可以团体执业

近年来,在国家“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医学界迎来一次市场化变革,一部分公立医院医生走出体制,以个人或医疗团队的形式走向社会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行为,其中“医生集团”无疑成为2015年以来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锋医生告诉记者,“医生集团”是欧美发达国家医生执业的主要形态。“医生集团”往往由多名医生组成,两三个医生就可以结合起来团体执业。

团体执业的特点是:医生们共享彼此的收入,共同承担损失,共享设施设备,是一个共同进退的执业团队。在国外,“医生集团”可能属于医院,也可能是独立的“医生组织”,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

但是在我国,“医生集团”仍然是一个新的行业,之前一直无法取得工商执照,不能成为独立的法人机构。这一点让林锋颇为苦恼。

新热点:大部分“医生集团”都是去年成立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市场上约有30余家医生集团类的组织和机构,其中大部分是2015年成立的。

2015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林锋医生、谢汝石医生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张子谦医生就联合创建了国内首家以“私人医生工作室”命名的医生集团,旨在探索医生多点执业的服务新模式。不到一年时间,“私人医生工作室”就吸引了国内和国际知名的医疗专家300余人参与,覆盖19个临床学科,“私人医生工作室”也分别于2015年4月和11月先后在广州、重庆成立了常设机构。

尽管“私人医生工作室”发展势头良好,但林锋清楚,如果不能取得工商执照,“私人医生工作室”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其发展必然受到制约。以林锋本人为例,他要获得合法的行医资格,就必须先在一家医院注册执业,只有在不离开医院的情况下,他才能在工作之余采取医生多点执业的模式加入医生集团。这么做的缺点是:医生始终受到供职医院的制约,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此外,医生选择院外“走穴式”执业可能面临医疗纠纷等风险。

新想法:不再挂靠医院,去外地开分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之前“医生集团”在国内无法获得工商注册的原因是:名称中有“集团”二字,一般人会认为是办集团公司,工商部门会要求申请人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申报,但这显然是医生集团达不到的。

比林锋医生更早在国内创立“医生集团”的张强医生,2015年底曾不无遗憾地表示:“医生集团在工商注册上存在很多限制,公司不能称为医生集团,所以我们注册的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促成“医生集团”这一新业态“落地”,多方积极沟通,说明“医生集团”是医生组织,不是要成立集团公司,于是才有了深圳首张“医生集团”工商营业执照的诞生。

林锋期望,在深圳取得工商注册后,医生今后可以直接在“医生集团”注册执业,不需要再挂靠一家医院。甚至,今后“医生集团”还可以去外地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