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公立医院应尽快跳出市场化漩涡

公立医院应尽快跳出市场化漩涡

发布:2016-03-14 17:2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原标题:公立医院应尽快跳出市场化漩涡□阅尽报载,在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度关注医改话题,他认为“医改的核心应该是既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

  原标题:公立医院应尽快跳出市场化漩涡

  □阅尽

  报载,在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度关注医改话题,他认为“医改的核心应该是既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公平性,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让医患双方共同受益。否则,医改进入深水区就有‘溺水’的风险。”他直指公立医院市场化操作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作为业内知名专家,钟南山一直呼吁公立医院应回归公益性的定位。显然,公立医院是否姓“公”,是否坚持公益性,既事关公立医院改革成败,更关系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近年来,医疗领域引发的舆论热点时有出现。治感冒动辄花几百元、装个支架几万元,“天价药单”背后曝出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尿毒症患者自制“透析机”、腿伤者在家用锯子锯腿……一桩桩涉医公共事件无不蕴含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焦虑。与此同时,医患冲突、医疗纠纷不断,本应充满人性温暖的医患关系变得扭曲和冷漠,而所有这些问题的矛头都指向医疗公益性的缺失。

  诚如专家所言,当下我国诸多公立医院并非严格意义的姓“公”,盖因这些医院高达八九成的收入来自医疗收费,政府财政拨款仅占医院成本的很小部分。由于“市场化”的强力推动,公立医院也和私营医院一样逐渐沦为逐利机构,有的城市甚至将公立医院全都拍卖“变性”,“以药养医”、过度治疗也成为许多公立医院的常态。当公立医院的指挥棒一切都“向钱看”时,社会保障的底线也就荡然无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本应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但公立医院市场化运作的弊端却将公众的获得感大大削弱。尤为令人尴尬的是,医院市场化的结果也并未让从业者获益。儿科医生奇缺、医生不断流失、愿学医的高考生日益减少等新闻近年屡屡见诸报端。患者不满意、从业者不获尊重,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两败俱伤”,出现钟南山所言全行业的“溺水”风险。

  医者的本质是治病救人而非牟利。即便高度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医院也并非全是营利机构,不仅公立医院如此,许多私立医院也是慈善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捐助设立的,体现出社会救助的公益色彩。

  医改是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但首当其冲的,是尽快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位。公立医院承担着民生福祉的最基本保障,理应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假如这一环缺失,必然对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其实,近年无论是中央高层表态还是有关深化医改文件中,对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均已明确,问题在于这一共识在实操方面进展不大,不少地方甚至难以推动。

  无疑,公立医院要破除逐利机制,关键在于落实政府办医的责任,需要实打实的财政支出,这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似乎又要背上“包袱”,所以在行动上不积极或“阳奉阴违”。要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必须从政策乃至立法上有实质性推动。(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编辑:竹叶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