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内新建三所儿童医院
市卫计委回应儿科医疗人才紧缺问题称将建立体现实际劳动价值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
广州日报讯 (记者周伟良通讯员深卫信)针对深圳儿科资源紧张、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昨日深圳市卫计委回应称,“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在龙华、龙岗、宝安分别建立一所儿童医院。针对深圳儿科医生紧缺的情况,深圳市卫计委表示将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此外,将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机制、加快本土儿科医生的培养等措施,多措并举缓解儿科医疗人才紧缺状况。
市卫计委:深圳面临着儿科医生紧缺
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加上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导致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儿科医生也相当紧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立与儿科岗位管理、岗位绩效相匹配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机制、加快本土儿科医生的培养等措施,多措并举缓解儿科医疗人才紧缺状况。
现状:全市仅1家儿童专科医院
据深圳卫计委统计,目前深圳市有1家儿童专科医院(市儿童医院),10家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福田、南山、罗湖、盐田、宝安、龙岗、大鹏新区、坪山新区、光明新区妇幼保健院),5家妇儿医院,2家妇产医院,19家儿科诊所。
尽管儿科效益不高,但深圳全市综合医院均已设置儿科。截至2015年底,全市儿科床位数为3700张,其中市儿童医院床位1000张。截至去年底,全市儿科执业医师1888人,执业助理医师34人,共计1922人。
深圳市人大代表廖海兰认为,目前深圳市仅有一所市级儿童医院,是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最难”的医院之一。廖海兰说,据统计,近10年深圳新生儿逐年增长。记者了解到,深圳的新生儿已经超过20万。“深圳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结构也是偏年轻化,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可预见未来几年新生儿仍将持上升态势,儿童看病难的困局或将更加严峻。”
廖海兰说,儿科资源紧张导致儿科医护人员超强度负荷工作,目前大医院急诊儿科医生平均每天的门诊量也在百人左右,超负荷工作。
“十三五”:将新建三所儿童医院
对于儿科资源紧缺的现状,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十三五”规划期间,深圳拟在龙华新区民治片区新建市第二儿童医院(市属公立医院),规划床位1500张;拟引进社会资本在宝安中心区规划新建一家儿童医院,床位500张;在龙岗区龙城片区规划建设一家儿童医院,床位500张。
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现有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改扩建,增加儿科医疗资源,如市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坪山新区妇幼保健原址改扩建等。同时,完善双向转诊平台和机制,大力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市儿童医院为依托,推进儿科专科医院联盟建设。
措施
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儿科医疗机构的增加将加大对儿科医生的需求,为缓解深圳儿科医疗人才的紧缺,深圳将采取多项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是建立与岗位管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相匹配,以促进临床医生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导向,体现其实际劳动价值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2016~2020年,每年引进和培养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人才1000名以上。
其次是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机制。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协议管理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其为本市医保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门诊20元/人次、住院60元/床日的标准进行补贴。儿科类按上述标准上调一定比率执行。
加大儿科专业医务人员的招录工作也是缓解儿科人才紧缺的重要举措。市卫计委表示将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市内各培训基地应向儿科专业倾斜;尽快启动儿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加大儿科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引进。
除了吸引人才来深,深圳也将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市儿童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联合培养儿科专业本科生,每年招收30~50名儿科专业本科生。推动深圳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深圳)举办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培养儿科专门人才;在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开展针对儿科医生的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提高服务能力。
对于留住儿科人才,深圳卫计委称要给予实惠,例如调整儿科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增强儿科岗位吸引力;优化儿科发展通道,明晰职业发展愿景,加强儿科国际化学术交流水平,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有针对性地制定引进儿科高端人才的政策,在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等方面给予系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