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段“女孩痛斥号贩子”视频在网络上火了起来。视频中,一个东北口音的女孩没有挂上号,痛斥医院保安和号贩子内外勾结,导致自己辛苦站了一天还没有挂上号。26日下午,视频中涉及的广安门医院给出了回应:经医院初步调查,此次事件无保安参与倒号的行为及证据。(1月27日《北京晚报》)
假如真的“此次事件无保安参与倒号的行为及证据”,那么,有关号贩子问题就更集中到了另一个层面——医疗资源的短板。实际上,医院门口的号贩子的可恨,在于他们在就医这件刻不容缓的事上从中渔利。如果换做其他可有可无的消费,或者说是一种更高档次的享受,只要出现供不应求下的排队挂号,也会出现“号贩子”。在流通领域,“倒卖”本来就是赢利的基本方式。
这并非是为号贩子打掩护,而是在某种资源严重短缺时,就必然会产生寻租空间。如果撇开医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给资本博弈注入充分的道德血液,那么,号贩子不过也是类似于异地贩卖赚取差价的小贩。对其的打击,也局限于他们的“无证经营”。试想,假如有这么一家中介,专门为没有时间排队的患者有偿到医院挂号,假如有患者愿意出钱请人代为挂号,结果也是一样的。
这就说明,想杜绝号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论打击力度,死罪也没有完全遏制住毒贩。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市场的利好就是对经营者最大的诱惑和奖赏。人们在痛恨号贩子将300元的挂号费以4500元贩卖时,有没有想过这个价格怎么会有买家?为何没有人拿2块钱的可乐卖20元?就是因为绝对卖不掉的。而300元的挂号费,能卖出4500元的高价,说穿了就是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在有些人的眼里已经值这个价。这就说明,号贩子的存在,与医疗资源的短缺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有人也许会从道德的角度,谴责号贩子的无良,因为治病不是普通消费。但要让一种获利的手段充分顾及良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早些年,某些“炒房团”短期获取暴利,也不是在榨取购房者的血汗钱?当资源被垄断或严重短缺时,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暴利是必然的。而在暴利之下,一部分急需者肯定要花“冤枉钱”。但房产的投资交易还是合法的买卖,其带来的民生之痛,并不亚于去医院得不到及时就诊的一般患者。
回到号贩子问题上,如果不存在医院或保安参与倒号的现象,号贩子所破坏的只是“辛苦者得”的公平。但这对于挂号难的根本问题来说,最多是节外生枝。只要医疗资源存在着严重的短板,即使根治了号贩子,也实现不了真正的公平。现实中存在的分配方式,大约有按价格分配(价高者得)、按权力分配(特权或关系)、按时间分配(排队),或最新出现的按技术分配(熟练的网络抢票甚至抢票软件)。号贩子不过是利用了其中的一种(排队),所以号贩子不是看病难的症结。
其实,笔者也是十分痛恨号贩子的,因为这种“营生”已经类似于趁火打劫。然而,在一片喊打声中,我们不能忽略了让号贩子有获利市场的医疗环境。假如号贩子绝迹了,挂号还是那么难,没时间排队而有两小钱的忍不住请人代劳,或者请有条件的亲戚朋友占位,虽然性质不同,但结果还是一样。因此,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根子不在号贩子上;骂完了号贩子,就应该思考如何完善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