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平均值达到32.1%,开展分时预约的医疗机构超过3.9万所,660家三级医院开通手机APP、微信支付等方式服务患者。
尽管多管道预约,特别是互联网预约渠道的开通,一定程度地缓解了挂号难问题,但“黄牛”大量占据优质号源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随着技术的发展,运用抢号软件等手段,“黄牛”在抢占热门资源上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倒卖恶炒原本几元的专家号,有“黄牛”甚至月获利数万元。
如今,“黄牛”们再不用起早贪黑守在门诊挂号处,只需要在软件上设置几个对应的程式,就能轻松网罗大部分号源。“黄牛”是隐性了,优质号源却一扫而光。如果平时不常求医问药,临时犯急挂不上号,还真会不明就里。而这番与“春运”抢票相似的景象,因挂号看病的日常性,其实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更甚。
挂号“黄牛”的存在,在一些人看来是无解的。医疗资源稀缺,需求始终大于供给,自然有人为了号源去钻营,不论明渠道还是暗渠道。这种认知其实有些一概而论。就号源倒卖本身而言,其针对的是少数优质号源,即便未来医疗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优质资源也还是会处在相对稀缺的状态。
“黄牛”越过医院给大众设下的规则,独占优质资源。一方面,医院谨守公益属性,给专家号几元至多数十元的定价,名义上地实现了普遍的公平;另一方面,“黄牛”利用自身手段囤积了大量号源转手高价兜售,严重地破坏了规则的公平,并实实在在地揽尽了医院的“惠民”号价的实惠。这里“黄牛”固然是麻烦制造者,但医院作为号源持有方,不仅有义务维持低挂号价,也在维持实质公平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具体来说,医院加强自身管理,保证号源管理上的透明公平,将医院内部的与“黄牛”相互勾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为第一步。其次有必要类比铁道购票网站,改进网上预约平台的技术能力,有效打击“黄牛”囤号。
客观而言,各地卫生部门和医院此前也尝试了很多措施打击新兴网络“黄牛”。有医院通过实时监控后台预约号池,对每个挂号的身份证、电话号码或IP地址都有自动约束机制;也有医院要求实名或就诊卡与APP绑定方能预约。不过,各医院的打击能力和程度也因各自技术跟进进度而异,一些未能实现彻底身份绑定和核实的医院及其病患仍受号源枯竭之苦。
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保障公平挂号是公共范畴的问题,医院自当负有义务,其他公共服务部门其实也有协助医院实现职责的义务。拿网络预约平台技术水平参差来说,既然已经实现联网,把身份真伪辨别环节与公安机关连接并没有太大困难,建立双向或多向联动共同管理机制,总之,需要集中更多的力量共同配合解决问题。毕竟,社会共有之公平的维护者不仅仅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