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补偿机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以药养医”、趋利经营的局面;优化服务质量,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阳光品牌”;优化办医模式,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青岛西海岸新区探索的公立医院改革“三优”创新模式,趟出了一条深化医改的新路子。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本报讯作为首批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立足创新驱动,通过探索推行优化补偿机制、优化服务质量、优化办医模式的“三优”做法,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驶入了“快车道”,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悉,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总药占比、门诊药占比、次均门诊费用较改革前分别降低19.8%、32%、15.2%,收到了“资源得优化、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多赢效果。
——优化补偿机制,破除“以药养医”。该区加速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建设,逐步破除“以药养医”旧机制。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区财政每年列支4000余万元,用于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公共卫生支出等。取消药品加成政策,4家试点医院1600余种药品全部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4家公立医院因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于民1.07亿元。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分三批对试点医院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治疗费、床位费等医疗服务性收费价格进行了调整。创新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在坚持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基础上,对医疗费实行以“总量控制、年度决算”为主,以总量指标调剂、次均费用限额结算、单病种结算、危重病大额医疗费补贴等为补充的复合式结算办法,4家试点医院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优化服务质量,打造“阳光品牌”。该区借助中德合作“中国版县(区)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评估体系项目”,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的考核评价体系,患者满意度达到97.3%。他们将基本药物使用纳入公立医院年度考核,目前4家试点医院基本药物的配备率达90%,基本药物销售额占总药品销售额的比例达到41.2%。推行便民惠民措施,优化门诊流程、简化就医手续、改善门诊设施,畅通“绿色通道”,极大地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实行“无假日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诊。落实大型设备检查价格等项目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优化办医模式,拓展办医渠道。为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该区制定和调整区域卫生、医疗机构设置和其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给非公立医疗机构预留合理空间,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重点引进投资数额大、医疗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先进、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医疗卫生项目。目前在谈的社会资本办医项目有十多项,包括惠康医院、拜尔口腔、华大基因精准医疗等。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取消了医师户籍、年龄等审批限制条件,不断压缩审批工作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时限由原来法定的45个工作日压缩为20个工作日。目前,该区已有民营医院13家,民营医疗机构已成为该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
(本报记者 郭海通讯员 张静 尚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