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素有“文昌水秀,祥泰之州”之说。今日之泰州,更以“中国医药城”的美誉而闻名全国。药品,是拯救人类健康的特殊商品,那么每一片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近日,媒体记者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的“走基层”活动,来到泰州扬子江、苏中、济川等几家知名的药企寻找答案。
扬子江药业,这家创建于1971年的企业,在全国医药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连续十多年排名全国医药行业前列,今年它的销售额将突破500亿元;去年该公司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江苏省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江苏省质量奖。
走进扬子江药业,就像走进一所大学。在蓝天、白云、绿草映衬下,研发大楼、生产车间、成品仓库等几栋大楼显得格外醒目。在投资近2亿元、今年刚刚建成的冻干粉车间,这个生产车间用“一尘不染”来形容绝对不为过,空气都要经过滤、净化等三道关才能进来。产能5000万支/年的车间,只有80个工人监控着机器。所有进去的员工都要沐浴消毒,换上特定的工作服,光一双鞋就价值500多元,任何首饰不能戴,任何化妆品不能用。
这一切还不算,在车间各个角落都有一个玻璃器皿放在专用架子上,这叫沉降碟,里面放的是琼脂培养基,碟子每4小时换一下,如果微生物超过产品的环境监控的限度标准,就要立即启动相应的偏差调查和处理程序,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没有什么能够把我们打倒,除非质量。”扬子江药业老总徐镜人说,药品安全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公司每年都要开展两次“质量月”活动,到今年9月,已经连续开展了32届。企业还活跃着一支200多人的职工质量管理QC小组,人数达1700多人,2005年至今,职工质量管理QC小组在全国医药行业成果评比中已蝉联一等奖总数的“十连冠”。
医药界有句话说,一粒药有“三条命”:病人的命、企业的命、员工的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泰州多家医药企业负责人的共识。在济川药业,这家以生产中药、中成药为主的企业,它的拳头产品蒲地蓝,单个品种去年销售超15个亿。副老总祝纪文说,企业1998年时还欠外债2000多万,而去年销售业绩排全国第40位。为何?靠的是产品质量与客户的信任。为保证药材的地道,他们宁愿花高价进货,也不买便宜药材,这样,虽然成本高了,但在市场上口碑有了。
“有时,诚信也是需要付代价的。”苏中药业老总唐仁茂说,黄葵胶囊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2011年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产品,他们立即与药监等部门联手打假,最终在山西某地把制假售假老窝端掉。为肃清假药影响,企业拿出300多万元在全国收购假黄葵胶囊。再比如,蛇胆川贝液和小柴胡冲剂在市场上销售,“但我们停产了,因为市场价实在太低了,如果想赚钱,企业就只能昧着良心造假药。我们宁愿不生产,也不做这没良心的事。”
抓药品质量靠管理,更要靠科技。每天几万瓶的产量,如何才能发现哪瓶不合格?采用的,是先进的“全自动灯检”系统。在苏中药业,所有药水都要经过6台摄像机照相“挑刺”。这套“挑刺”系统是从国外进口的,每一瓶药哪怕有一点点杂质,也会被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系统会自动将之剔除,然后再进行人工检测,如果不过关就要报废。这一系统还能有效避免由于人工灯检水平不同而导致的产品质量差异。
据介绍,泰州市医药规模以上企业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683亿元,同比增长11%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赵云燕说,泰州医药企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进取,必须加强监管。目前,该局开发了“数字化监管平台”,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局网站还设立了“云数据查询”栏目,可以随时查询数据,并且,根据监管过程中实时录入的数据,系统自动生成、更新零售药店和信用评分和“红黑榜”,面向公众发布,接受社会监督评价。 省食药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