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跨国药企高管“乾坤大挪移”

跨国药企高管“乾坤大挪移”

发布:2015-12-23 00:5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跨国药企高管“乾坤大挪移”,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贝贝

2015只过去一半,跨国药企在华高管又上演了一出“乾坤大挪移”,7月1日,海正辉瑞、美国圣犹达医疗及拜耳医药保健同日宣布在华高管换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期间,已有多家跨国药企宣布换人或离职。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跨国药企业绩增速下滑的表现之一,另外,在换人后,跨国药企在华战略或面临调整。

半年内多家药企换高管

随着跨国药企在华业绩的持续“严冬”,高管换人的消息也是频频传出,其中5月和7月分别为两个“高峰”。

记者获悉,7月1日,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宣布,江维接替康洛克成为该公司中国区总裁;同一天,美国圣犹达医疗也宣布,前BD公司大中华区业务总监余金宝成为美国圣犹达医疗中国总裁,而该公司原总裁蒋世东则在当天“重返”辉瑞系,担任海正辉瑞制药的CEO;另外,英国阿斯利康也宣布消呼麻业务部拆分为两部分,其中前诺华制药市场和销售运营部及大客户部负责人张辉将担任呼吸、炎症及自体免疫业务部副总裁。

另外一个高峰集中在今年的5月14日,当日,美国默沙东公司宣布肿瘤产品线高级副总裁荣科瑞在6月1日出任中国区总裁,原总裁潘斌转投阿斯利康总部任职;美国安进制药也宣布张文杰出任中国区总经理,原总经理李怡平则赴新基任职;而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当了快两年的中国区总经理柯礼思也提前宣布8月1日将去职,但诺和诺德并未公布继任者。

对于药企高管而言,在行业内跳槽甚至到竞争对手处任职都是正常的流动现象,然而有人却“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今年4月,原葛兰素史克事业部总经理李蓓加盟广东一移动医疗公司,面对这个全新领域,李蓓表示将“借助传统医疗领域的经验去找移动医疗的方向”。

人事调整或配合业务转型

跨国药企高管集中换人,实际上也是这些药企在华业绩不佳的表现。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中显示,今年我国医药工业的预增长从13%下调至11.5%,对药企而言形势严峻。而此前外媒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第一季度跨国药企10家主要跨国药企在华销售额平均增长11%,比去年下降了1%。

在高管换人的同时,部分跨国药企的中低层员工也遭到了“清洗”。其中百时美施贵宝就裁撤掉近千名员工;葛兰素史克在华裁员,其中79%为管理人员;诺华制药启动新一轮成本削减计划,其分布在全球的7000余个相关岗位将被重组;另外,默沙东、阿斯利康等制药巨头,今年也传出裁员等信息。

对于近期跨国药企高管频繁换人及裁员,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公司负责人史立臣表示,随着销售额的下滑,跨国药企也开始以高管换人的方式进行“转型”,他预判在人事调动后,业务转型措施也将会在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出台。“目前,外国药企在华最大的优势就是原研药,但随着原研药专利到期及无新药上市所形成的空窗中,跨国药企业绩下滑已不可避免,因此,此前被跨国药企忽略的其他非原研药领域也将成转型的方向。”史立臣认为,像外企此前所忽略的中国基药市场,也可能是外企进军的方向,同时企业可能会选择剥离、出售或裁撤内部相对弱势的产品线,并对优势产品和市场进行加固和强化。

跨国药企欲扭转在华形象?

资料显示,最近一两年时间,从葛兰素史克“行贿门”被曝光伊始,多家跨国药企也被牵扯出行贿丑闻,涉及公司包括了阿斯利康、礼来、罗氏及西门子等。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跨国药企高管集中换人,除了想扭转“疲软”的业绩外,也想在中国市场改善自身的企业品牌在华形象。

“虽然,多家跨国药企在华业绩屡屡受挫,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医药市场,跨国药企并不会轻易选择放弃,因此更多从高管换人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方面的调整,从而重新获得占领中国市场的先机。”上述分析人士还表示,外企除了自身形象陷入困境外,市场扩张也遭到了一定阻碍,如北上广深等中国一线城市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专利原研药的“专利悬崖”见底,以及中国对商业贿赂打击力度加大等,各种“利空”促使下,跨国药企在华的市场将从“攻势”变成“守势”。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