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该来的,躲不掉。去年四季度即在业内流传的“中药价格调整将落地”的消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进一步“落实”。
金融投资报记者近日了解到,这一传闻的最新进展是:“首批中药降价名单最快月底公布,平均降幅预计达到25%”。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在国家推进医疗改革,下决心解决“看病贵”的大背景下,整个行业或将面临一次震荡调整过程,行业转型已迫在眉睫。
原材料拖累盈利能力
中药与西药的供应链截然不同,中药上游是中药材,中药材的种植受自然资源和生长周期限制,具有“反规模经济”,即生成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越高。2009年上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出现多轮暴涨,造成中药企业的成本压力骤升。
中金公司行业分析师强静表示,原材料确实在中药价格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只有少数财力雄厚的企业能够负担,如果“唯低价”考量中药行业,也不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创新动能正在减弱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高利润的行业往往具有较高的创新动力,因为创新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溢价。但在中药行业,这一“规律”正好倒转:制药公司的创新动力来自药品降价。
强静解释道,药品降价扮演了医药行业的“反摩尔定律”,强迫制药公司在研发上投入重金,在现有产品专利到期前研发出下一个新药。这意味着,对于医药行业,药品降价是一项政策,更是一条“竞争定律”。
加大中医药服务比重
不管降价传闻是否属实,持续的行业调整期已经来临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中药行业的“软着陆”是摆在四川中医药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日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2014年工作安排》,该方案在分析了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后,提出将中医药发展纳入社会经济事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行业“提质增效”。
中医药管理局表示,要积极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配备好中医药人员和中医诊疗设备,大力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14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集中设置中医药诊疗服务区达到50%以上,社区达到90%以上,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20%以上。
基层方面,要争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要提供中医药服务,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要配备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医生,到2014年底,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设备,能开展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