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中國神藥”惠及全球數億人

“中國神藥”惠及全球數億人

发布:2015-10-06 10:26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國神藥”惠及全球數億人-新聞頻道-和訊網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國紐約榮獲拉斯克獎。拉斯克獎也被譽為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新華社發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國紐約榮獲拉斯克獎。拉斯克獎也被譽為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新華社發

20世紀50年代,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前右)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新華社發

  20世紀50年代,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前右)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新華社發

  10月5日,一個中國女藥學家的名字忽然傳遍全球,她就是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什麽樣的成就,讓這位年過耄耋的女性登上至高領獎臺?

  “瘧疾,是由蚊子等蟲媒叮咬人後,在人際間進行傳播的一種疾病,是危害人類最大的疾病之一,發病地域主要集中在非洲、熱帶、亞熱帶等地區,我國廣東、海南等地區偶爾也會有少數人發病。”據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介紹,我省很少有本土瘧疾病患者,近年來偶然發現的該病患者多為留學非洲、到非洲務工、旅遊等輸入性患者。

  “過去治療瘧疾主要用"奎寧"這種藥物,但此藥已有近百年歷史了,而近幾十年來引起瘧疾的瘧原蟲漸漸對該藥有了抗藥性,奎寧治療瘧疾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非洲,瘧疾的危害非常大,耐藥性的瘧疾每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吳超介紹說,屠呦呦教授為首的團隊從植物黃花蒿中發現了能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單體,並且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青蒿素”單體,這是對人類醫學的巨大貢獻。

  “瘧疾中國古代又稱之為"瘴氣",古醫書早就有使用青蒿等草藥治療瘧疾的醫案,只是古人不知道殺死瘧原蟲的有效成分是"青蒿素"而已,是屠呦呦教授帶領的團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弄清楚了其作用機制。”南京先聲藥業藥物研究院副院長王青松告訴記者,在近年,由於一種新藥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獎還是比較讓人吃驚,因為全球每年獲得批準上市的新藥多達幾十個,大多數新藥的上市都挽救了大量的生命。現在在FDA的藥品數據庫裏已經檢索不到青蒿素,取而代之的是療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衍生物“蒿甲醚/苯芴醇復方片劑”。但沒有青蒿素,就沒有現在的蒿甲醚。諾貝爾獎評審委員們沒有忘記那個最早的原點:青蒿素和它的發現者屠呦呦。

  眼下,“青蒿素”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該藥也是中國首次被國際上認可的原研藥。王青松說,WHO每年采購大量的青蒿素制劑在非洲免費廣泛應用,國內的桂林南藥等也是WHO供應商之一。“青蒿素”每年可以拯救幾十萬非洲耐藥性瘧疾患者,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早在2011年9月,81歲的屠呦呦就在紐約登上了拉斯克獎領獎臺,那是中國生物醫學界在諾獎之前獲得的世界最高獎。屠呦呦那次“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獲獎,曾掀起軒然大波,在許多人看來,這樣重大的成果是團隊集體合作的產物,為何只頒獎給個人?

  中科院專事科技政策的研究員李真真認為,屠呦呦爭議折射出了中西方評獎文化衝突,其背後,則是我們長期以來對科學家個體原創思想的忽視,而這恰恰是科學創新的本源。

  這樣的情況現在可以避免嗎?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與技術市場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屠呦呦這樣“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情況有其歷史背景,當時處於“文革”期間,很多科技成果都是集體研究、集體署名,很難鑒定誰是第一發明人。而今天我們評獎,像屠呦呦這樣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為,如今各方面資料都比較規範,科技成果的第一篇論文是由誰發表的,第一個專利是由誰申請的,皆有據可查,清清楚楚,申請獎項時也就不會出現爭議。據了解,根據《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規定,我省的科學獎勵機制特意設置了“四道關卡”,要求評獎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公示,並且專門設立了專家庫,評委都是隨機抽取的,使科學獎勵真正實現公開、公正、公平。

  本報記者 仲崇山 吳紅梅

  鏈 接>>>

  青蒿素在江蘇 宣布研制成功

  正是江蘇高郵的民間調查讓青蒿素進入了研究人員的視線,大量實驗後證實青蒿提取物是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科史》指出,南京地區“523中草藥”研究小分隊在民間調查中發現,江蘇省高郵縣農村醫生和群眾,曾在1969年用當地青蒿治療瘧疾取得良好效果。1976年6-10月,高郵縣5個實驗區的26個觀察點,服用青蒿治療瘧疾24萬多人,發病率比1975年同期下降了50%;用青蒿治療現癥間日瘧201例,有效率達89%。衛生部兩次派遣所屬的中醫研究院到高郵訪問調查,肯定了青蒿治療瘧疾的療效。屠呦呦也註意到了這個現象,並在1972年3月“全國523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南京召開的會議上,報告了青蒿對鼠瘧原蟲近期抑制率可達100%的實驗結果。

  最終,青蒿素是在江蘇宣布研制成功的。1979年第1期《新醫藥學雜誌》報道,1978年11月23-29日在江蘇省揚州市召開了青蒿素治療瘧疾科研成果鑒定會,經與會代表的認真討論,通過了青蒿素鑒定書,並制訂今後的協作研究計劃,當時報道稱“青蒿素治療瘧疾的研究成功,是繼承發揚祖國醫藥學遺產的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陳月飛 胡卓然

  延 伸>>>

  諾獎候選人中 還有華裔

  諾貝爾獎各獎項揭曉時間將從今天一直持續到10月12日。

  根據諾貝爾獎的官方消息,在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之後,接下來在當地時間10月6日公布物理學獎得主,7日公布化學獎得主,9日公布和平獎得主,12日下午公布經濟學獎得主。按照往年慣例,文學獎得主將另外擇期宣布,有報道稱或將在10月的第二個周四,也就是10月8日公布。

  諾貝爾獎典禮則定在每年的12月份舉行。屆時,各獎得主將拿到獲獎證書,一枚金質獎章以及800萬瑞典克朗、約100萬美元的獎金。

  在各類對諾貝爾獎得主的“預測”中,最受關註的是每年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開始評選以來,“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已經成功“預測”了37位諾貝爾獎得主,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諾貝爾獎預測名單。不過,該獎項的得主並不一定會在當年就得到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