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这是西藏德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广策在其博客上的自勉箴言,这位在医药领域浸淫多年的医学博士,对医药行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偏爱。
经历了去年的“分家”事件,姜广策反与医药行业愈走愈近,并成立了专门的医药投资公司。正如姜广策在一篇文章中所述:“2011年以来的政策混乱期极大地压抑了行业表现,但从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赢利和回报是确定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云南白药(000538,股吧)为代表的药企屡屡陷入质量漩涡,药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热议,业内甚至传出先做空白酒、再做空医药的声音。医药行业是否具备长期健康发展的动力?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时报记者对姜广策进行了专访。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行业是否普遍存在药品安全问题?从投资的角度看,包括云南白药在内的中药板块是否具备大规模融券做空的可能性?
姜广策:平心而论,经过这些年来药监当局的持续努力,中国的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比早些年有了大幅改进,这次对云南白药的质疑只是一个很小的个案,不构成对整个行业的冲击。所以如果要做空的话是比较难的,并且整个中药板块集中了不少优质公司,对其做空不太可能。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偏高,医药板块是否仍具安全边际?估值问题是否会降低医药板块的防御属性?
姜广策:截至上周,医药行业剔除个别原料药股后的当前PE(市盈率)为39倍,而从2005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是49倍,因此,从绝对水平看估值风险不大。不过医药板块当前相对A股的溢价率为148%,这一数据的历史平均水平为93%,所以从溢价率的角度上看医药板块继续上行是有压力的,目前之所以能维持这么高的溢价率,主要是资金对医药、消费这些防御性板块的偏爱。
证券时报记者:从长期来看,支撑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医药行业是否也存在类似于白酒的瓶颈因素?
姜广策: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以及城镇化都是支撑医药行业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10年就已超过10%,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药品消费大幅上升。而根据国外研究显示,城镇化的提升与疾病发病率以及医疗需求是直接的正相关关系。除了上述因素外,科技进步也在推动着医药行业发展,比如新型药物和器械的发明等。
证券时报记者:自上海医药(601607,股吧)后,并购及整体上市成为大势所趋,医药集团打造单一上市平台是否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
姜广策:从全世界来看,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无非就两条,一是靠自身的内生性生长,另一个就是不停地外延式并购。辉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中国的医药行业目前正处于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医药集团打造上市平台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两条腿走路。就目前国内PE(私募股权投资)覆盖的情况来说,未来中国主要的医药企业都会上市。
证券时报记者:国内药品多为仿制药,药品研发及创新能力总体偏弱,主要原因是什么?
姜广策:这个问题的原因说来话长,总体上跟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低是直接相关的,且过去始终不能很好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问题,核心是体制和制度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行业具有哪些潜在的黑天鹅因素?你在实际投资中有哪些理念?
姜广策:排除那些故意造假的情况,医药行业最大的潜在风险还是药品质量问题,医药企业在这方面不能出一点问题,否则可能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我们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严格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不会去追概念和热点,对企业产品线的价值潜力很重视,同时也很重视药企当家人的企业家精神。对我认同的企业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他,我希望我的投资与企业是共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