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工商总局严查医药领域商业贿赂

工商总局严查医药领域商业贿赂

发布:2015-08-28 12:17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工商总局严查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新闻频道-和讯网

  三个月调查期医药代表不敢去医院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药企“行贿门”事件进一步发酵。据新华社8月14日报道,中国正寻求对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中猖獗的行贿现象进行调控,一项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将于8月15日展开。受此影响,昨日医药股午后大幅下跌,收盘板块跌2.32%。

  医药代表绕着医院走

  8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通知,决定自2013年8月15日至11月底,在全国进行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其中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成为治理重点。媒体报道称,商业贿赂不仅导致商品售价被人为提高,还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社会道德与职业精神水平滑坡。另有消息,同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专项布置了相关医疗机构清理自查任务,将重点核查2007年至2013年与相关企业开展的业务情况、使用相关企业药品情况、财务支付费用方式三方面内容。

  此前,中国发改委已经对60家海外与国内药企就药品定价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束。

  “我们并没有放假,但这段时间肯定是不敢到医院里晃悠了。”江苏一位资深药品代理人士李平(化名)告诉《金证券》记者。

  对于前段时间的外企“行贿门”,李平一直关注。他介绍,外企商业贿赂多少有些遮掩,最常见的是安排医院主要领导业务交流、出国旅游等,直接现金贿赂也是近年逐渐兴起。中国药企则干脆、直接,医药代表根据医生的开药量每月结算。“因为回扣是整个科室的医生都有份,我们去医生办公室也不避讳,少数医生会要求最好夜班时结算。”

  虽然不愿深谈具体的回扣比例,李平直言,不少医生的回扣收入超过工资,“一些三级甲等医院的外地进修医生,来了首先是托关系,要去门诊,不愿意去病房和急诊。”

  李平透露,近些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严打行贿”的风声,医药代表在这段敏感时期会尽量少与医生见面,提成结算也相应延后。“给医生回扣,哪家药企都是这样干的,只不过是程度的差别。这次动静比较大,不知道能不能有效果。”

  药企“潜规则”临挑战

  无论如何,商业贿赂整顿风暴已在二级市场引发“地震”,昨日A股医药公司成为惊弓之鸟,板块遭遇重创。

  据了解,2006年3月,卫生部就曾公布《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上次大规模的反商业贿赂行动,导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由过去的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

  相熟的券商研究员对《金证券》透露,昨日他们紧急与重点上市公司进行沟通,普遍认为工商总局的文件是外企贿赂案发酵升级的后续跟进。目前部分企业前期已经暂停学术氛围不是特别浓厚的推广活动,但临床总结会、科室会等学术氛围浓厚的推广活动照常进行。

  上市公司高管提及,从目前情况看此次专项治理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小,预计会影响行业增速两个百分点左右。此次活动主要是抓典型,未来或许会有一批典型案件曝光,企业和个人将受到惩处,因此企业目前均较为谨慎。

  有市场人士更向《金证券》记者直言,这次调查并非仅仅针对医药企业,还涉及多个领域的贿赂、欺诈与其他反竞争行为。“医药股估值普遍较高,不少为基金重仓股,如今出现风吹草动,不排除有市场资金趁势做空。”

  不过,沪上一位研究员判断,国家近期动作不断,从根本上是为了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盈利模式,药企的现有营销模式将面临极大挑战,行业竞争必将加剧。其中,以生产普药为主的药企具有高利润率、营销费用高等特点,投资者尽量避免。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往往采用底价代理模式,其受到的影响较大。

  倒逼医疗改革加速

  采访中,李平告诉《金证券》记者,“其实从我们内心来讲,也希望改变这种畸形的营销方式。每天把医院、医生当大爷供着,这种感觉也很难受。但‘以药养医’的体制不改,这种营销方式不可能杜绝。”

  前述沪上医药研究员则介绍,如果一盒药出厂价10元,零售价50元,扣掉税大概30元左右用来补贴商业和公关。而商业又分级为一级总经销、二级销售(大部分直达终端),真正落到医生手上的为每盒几块钱,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么多。“我的同学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药剂科,2009年刚进去的时候,乱七八糟的收入加在一起也就每月1600元。一年后转正,拿到手4000元不到,这几年工资基本不涨,也没啥福利,不拿回扣怎么办?”

  目前各地陆续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消医院15%药价加成,这仅是医疗制度改革加速的“前奏”。研究员进一步称,药价加成取消,但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不够。目前医院大多以公立为主,效率低、收入不平衡,民营资本未能大踏步进入医院行业,这些都是待解之题。

  这位研究员提醒,未来几年将是医改的关键之年,投资者应随时关注政策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