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李妍)政府多重降价压力之下,外资药企在中国生存艰难。剥离或出售利润低竞争大的产品销售权,集中精力做专利药,是目前在华外资药企转型新趋势。
一位外资药企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将产品经营权交中国本土药企,除了可有效控制成本外,还可一定程度上规避“合规”带来的压力。另外,外资药企以深耕专业领域的新药研发见长,研发资金和人才成本高昂,不允许外资药企把“战线”拉的过长。
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6〕11号)(下称《意见》)出台。其中提出了中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90%以上重大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临床短缺用药供应紧张状况有效缓解”“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位居各工业行业前列”。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财新记者表示,国家政策扶持“国产”意图明确,国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即,提高国产仿制药质量,对于外资药企而言有着明确的价格冲击。外资药企必须调整在华策略:或者将产品降价销售,或者直接将产品销售权转移给其他公司。
从2012年到2016年,全球有多达631个专利药到期,全球最畅销的前20个处方药中有18个将要专利到期,这部分药物每年全球销售额1420亿美元。医药业内普遍认为,外资原研药“专利悬崖”已经到来,国产仿制药的市场潜力巨大。
史立臣表示,提高仿制药质量需要从长计议。“仿制药的研发也非常艰难,需要时间和投入。不是说原研药专利期一到,就把药品成分和生产工艺告诉你,你就可以仿制了。而是需要国产药企自己摸索,做临床试验的过程。五年完成90%以上重大专利药的仿制,难度非常大。”
相较而言,“从外资药企手中接过大量过期专利药品的经营权,可提高国内药企竞争力,尤其在招标系统中,过期专利原研品与许多仿制药相比还是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史立臣表示。
3月初,英国药企阿斯利康分别将降压药物“波依定”及心血管治疗药物“依姆多”的独家销售权,分别以3.1亿美元及1.9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公司康哲药业及其控股公司西藏药业,这也是目前中国药企购买外资药企原研产品中国销售权中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
史立臣认为,近两年来,外资药企的思路是专门做好“处于专利期且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例如免疫治疗、肝炎、肿瘤乃至罕见病等领域的药物,“选择剥离、出售或裁撤内部相对弱势的产品线,并对优势产品和市场进行加固和强化。”
中国市场因政策性变革在发生巨变。在招标环节,外资药企因高昂定价遭遇集体弃标和降价,尤其在政府药价谈判政策之下,外资药企对传统药物的定价和销售策略不得不发生转变。“可以说,很多拳头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在断崖式下滑,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放弃劣势业务。”上述外资药企高管表示,包括百时美施贵宝、赛诺菲等在内的众多外资药企无一例外的加大了在华的研发投入,意在将未来发展的重担更多寄托在创新药物上。
中国新药审批提速已显现出新的商机。根据国家食药总局公布的新药优先审评政策,申请人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并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或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并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上市且已通过其药品审批机构现场检查的药品注册申请可以优先审评。
上述外资药企高管表示,原来外资新药进入中国,通常需要5-8年的申请期,导致大量新药审批滞后,提速之后,“原来积累的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药可以快速进来,成为我们新的市场增长点,这是我们现在最看好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