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中医为何需要蓝皮书

中医为何需要蓝皮书

发布:2016-03-08 12:08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版)》是国内首次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发布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的最新数据,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发展现状,用

  《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5版)》是国内首次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发布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的最新数据,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发展现状,用数据和事实让中医药文化传播最新动态跃然纸上,这些报告又是如何得来呢?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专访了《中医文化蓝皮书》主编、北京中医药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揭开国内第一本中医蓝皮书的神秘面纱。

揭开国内第一本中医蓝皮书的神秘面纱

  探索中医药智库建设

  “如果不是当年受侯占元教授的影响,我不可能走上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这条路,也不可能产生研发中医文化蓝皮书的想法。”毛嘉陵拿出一张老照片回忆道。

  20世纪80年代初,成都中医药大学侯占元教授意识到从战略和政策咨询角度研究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撰写论文研究中医发展问题和提出中医发展战略的个人见解,“是侯老开启了中医学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中医发展战略研究,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为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当时受时代的局限,这项研究很难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进行下去。今天我们有了网络、大数据、智库和蓝皮书,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有了上一个台阶的有利条件,《中医文化蓝皮书》也就应运而生了。”毛嘉陵简要地介绍了这项学术成果产生的背景。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探索中医药智库建设,为北京市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挂牌成立了“北京中医药传播重点研究室”。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年会的主题是“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对蓝皮书的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皮书要智库化发展,智库的成果要转化成皮书。

  该研究室成立后,有意识地向着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与中医药智库方向发展,组建了一只拥有文化传播、政策咨询、战略规划、经济管理等方面专家的团队,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中医药报社、健康报、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创立的蓝皮书品牌,正式启动了全国第一本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咨询的智库报告文集《中医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年度发展报告(2015版)》的研发工作,进行学术准备。

  今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这份《意见》的出台,着实鼓舞了课题组的专家们,让他们看到了中医文化蓝皮书的光辉前景。他们通过研发和发布蓝皮书,不仅要使其在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更要促进研究成果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蓝皮书的年度发布活动发展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助力中医药列入国家战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借助已经十分成熟的蓝皮书模式研发中医药蓝皮书,必将有利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医药智库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也有利于做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整体谋划顶层设计,促进中医药尽快列入国家战略。

  什么是蓝皮书呢?蓝皮书是由权威研究机构专家对相关行业做出的年度评价报告,属于周期性连续出版物,在当年岁末或次年上半年出版,由总报告和子报告组成。与一般年鉴不一样的是,蓝皮书必须为原创作品,更是一项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而不是简单的资料整理和堆积。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发现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专家观点和解决方案。蓝皮书是仅供决策者和专业人士使用的智库类知识产品,虽非大众读物,但将影响社会和大众。蓝皮书不负责政策解读,但会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和科学预测,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