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发布:2016-03-05 21:3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国制药网 市场分析】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引发外企的兴趣,外企原研药与国内仿制药之间的巨大定价差的原因就有早年的引进来走出去

  【中国制药网 市场分析】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引发外企的兴趣,外企原研药与国内仿制药之间的巨大定价差的原因就有早年的“引进来走出去”影响,当然也有国内制药水平起步晚等多重因素存在。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数据透视“超国民”
  
  这些年外企以及港澳台企业从CFDA获得的注册批文现象可见一斑,这些批文类别包括原料药、辅料、内服外用制剂、制剂中间体以及体外检测试剂盒等。
  
  数据显示,2010~2015年间,上述企业共获得两千多项批文,高峰出现在2013年有645个。由于近年来注册申请严重积压,2015年外企获批批文情况也不容乐观(图1)。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在这些批文中,成品制剂占到绝对的大头,占比超过75%,其余依次为原料药、辅料及制剂中间体。在这些进口企业中,对中国市场最为青睐的是德国企业,随后是日本和英国企业。虽然近年来韩流正盛,但我们的邻居韩国企业却未挤进前10排名(图2)。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勃林格殷格翰,以及辅料药巨头巴斯夫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在我国亦早早布局,它们在原料药、辅料、化药、生物药及植物药均有涉猎。日本企业不甘落后,不仅在上述领域有布局,而且将我国最擅长的中药制剂打入了中国市场。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企业盯住的都是国内血液系统、癌症、艾滋病及肝炎等患病率较高的热门领域。由于原研药的专利存在,加上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研发能力较弱,在现有的招标政策下,外企的优势明显。
  
  巨大的排挤效应
  
  以全球抗血栓药物霸主、赛诺菲畅销药“波立维”为例,其专利早在2012年到期,国内也已有深圳信立泰和乐普药业的产品上市,但各省招标价格差距不小,赛诺菲产品每片价格均大幅高于国产品,我们仅以2016年的招标价格为例,看看他们的价格差(表1)。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氯吡格雷片的中标价格差还算好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价格差距更大,原研药辉瑞规格为5mg的“络活喜”7片,福建的中标价格为29.88元,而国内产品的价格基本只有它的十分之一左右(图3)。

分析原研药排挤效应 寻药企未来新出路

  
  因而有人说,原研药的高价对国内药企已经产生了强大的排挤效应。国内为数众多的仿制药只能在所剩无几的市场里拼个你死我活,价格战在所难免。由此,即便优秀的企业也难以伸展拳脚,从而出现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劣币驱良币”现象。
  
  中国人骨子里太注重实用,因而长于模仿短于创新,由此导致在医药领域中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药物,除了刚获诺奖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及治疗白血病的三氧化二砷等之外,乏善可陈。原研药在原辅料选择、工艺研究、临床、安全性以及管理上的巨大投入,才换来市场认可度;而国内的仿制药企业一来管理水平本不及原研企业,二来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下拼价格底线,导致一些原本优秀的企业因不规范出现在CFDA不予批准及注册申请撤回的公告板上,着实让人痛心。长此以往,国内仿制药企业将无利可图,保证药品质量也将成为空话,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更无从谈起。
  
  正如人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海近日在湖北省两会上所说“到日本买感冒药是中国药企的巨大耻辱”,国内药企拼价格的后果已然让老百姓用脚来投票了。
  
  “劣币驱良币”望改变
  
  改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首先,对现有批文及注册申请药物进行再评价,虽然此举利好于原研药,但更多的是解决“劣币驱良币”现象的发生,大力扶持具有责任感、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放下包袱大步向前;接下来,对化药注册分类进行改革,将仿制境外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仿制境内上市药品、境外上市药品申请境内上市的统统归结为仿制药,拉平国内外仿制药申请的水平线,从而使真正的全球创新在中国生根。
  
  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医药将逐步朝着从简单仿制向仿创结合进而自主创新的方向前行,原研药“超国民待遇”这一延续多年也被抱怨多年的现象或许会有改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