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几块钱的甲亢药 跑十几家药店没买到

几块钱的甲亢药 跑十几家药店没买到

发布:2016-02-15 13:02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据悉,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成都市民毛云云的母亲兰女士是位甲亢患者,长期服用他巴唑。去年夏天,毛云云连续两天跑了市区十来家药店都没有找到这种药

  八部委发文

  低价药取消最高零售限价

  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前日联合发文,宣布建立我国常用低价药生产及供应保障机制,避免出现低价药“中标死”,廉价基本药物短缺,患者无药可用或只能选择高价药的困境。

  这份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的《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取消最高零售限价,制定我国常用低价药的日均费用标准,让低价药生产企业能够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

  日均费用标准是指患者每天规范服用某种药品的平均花费。“比如说片剂一天三次、一次两片,一天就是六片。按照政府确定的最小包装零售价格折合每片药的价格,比如每片两毛钱,一天六片就是1.2元”,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介绍,低价药的日均费用标准目前还在与相关部门研究测算中,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确定后向社会公布。各地根据日均费用标准,确定本省(区、市)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

  在此基础上,对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试点国家定点生产、统一定价。目前,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等七种短缺低价药纳入首批定点生产试点品种,拟于6月底前启动生产工作。此外,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总局等部门还将开展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工信部牵头,在中央和地方两级,建立短缺药品的政府储备,防患于未然。

  有患者发问

  廉价药会不会价格暴涨,买不起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5名长期用药的患者,他们均表示,很欣慰国家出台规定调控药品市场。但也有两名患者提出“廉价药会不会价格暴涨,贵得买不起呢?”

  市民毛云云的母亲兰女士是位甲亢患者,长期服用他巴唑(甲巯咪唑的俗名)。去年夏天,毛云云连续两天跑了市区十来家药店都没有找到这种药。通过朋友的关系,在一位自称有药品渠道的大姐处以20元一瓶的价格终于购到5瓶他巴唑。为防止母亲日后断药,毛云云连续两天带母亲前往二医院,挂号两次,一共开了4瓶药。

  “很多小时候的常用药现在确实不常见了。”市民王思雨就发现金霉素眼药膏、氯霉素滴眼液等等都很难再见到,“那时候家里长期都备着这些药的,便宜又好用,很多药才卖几毛钱”。忘记了从何时起,王思雨的家中再没有这些药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进口药和高价药。

  药商不愿生产、医院不愿开,这些都可能是近年来很多低价良药逐渐消失的原因。但在成都市三医院药剂科主任黄心一看来,使用低价药患者也需要转变观念。“有时候你开很便宜的药,患者转身就甩了。”他说,现在很多患者的心理比较奇怪,坚持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对于便宜的药反而持怀疑态度。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分别致电四川科伦药业、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成都康弘药业集团等多家四川大型药企后发现,其中多家药企并未生产上述临床常用的低价经典老药。“这些药都不在我们的生产目录内。”康弘药业执行副总裁李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

  现有低价经典老药在产的科伦药业也表示,这类药只占生产中很小比例。四川科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思川认为,由于在药品招标过程中价格压缩,其价低利微,致使厂家不愿生产,商家没有了销售的积极性,不愿意为这类附加值不高的药品投入更多力量。刘思川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四川尚未出台相关的廉价短缺药品目录,因此科伦药业主要是根据今年云南省出台的短缺目录进行个别短缺药品生产,目录中包括柴胡注射液、青霉素。

  发改委回应

  有低价药日均费用标准,价格可控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认为,低价药品通过清单进行管理,范围和界限是清晰的。其次,制定了常用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价格还是可控的。实际上,常用低价药品大多是多家生产的,通过有序竞争,有利于药品价格理性回归。只有药品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企业才能持续保障供应,才有能力改善生产条件,保证药品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

  他山之石

  广东、甘肃、安徽等地已陆续开展低价药目录的招标工作,对目录内品种直接挂网采购,相当于所有的生产企业全部中标,避免了价格竞争;山东为扭转廉价药品的供应体系,也将廉价药品和基础大输液单列形成《集中采购目录2》,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确定统一采购价,对认可该采购价的企业只进行经济技术标评审;江苏也对廉价药实行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三统一”,在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中也不再以价格高低作为中标依据。

  记者调查

  近20种常用必备药

  常年供应紧张

  1998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已发布30多次各类药品“降价令”,统一定价药品实行最高限价销售。然而,由于制药成本上升、药企利润到达临界点,多种低价常用药面临消失危险,“替代药”往往高出低价药不少。

  妇科止血用的麦角新碱注射液,几毛钱一支,多年前就已“灭绝”;治甲亢的甲巯咪唑,100片几块钱,去年曾全国“断货”……昨日,成都商报从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越来越多物优价廉药品正在远去。

  市三医院:

  强心药西地兰缺口一半多

  成都市三医院药剂科主任黄心一昨日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据他统计,近20种常用必备药在医院就常年供应紧张。

  以麦角新碱注射液为例,曾被广泛用于妇产科止血,每支一块钱左右,近年来却基本处于“消失”状态,用于替代它的一种“催产素”药剂,价格翻了很多倍,甚至连这种替代品在前段时间也出现了短期供应紧张。甲巯咪唑是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良药,几块钱一瓶,每瓶100片,然而近一两年来甲巯咪唑始终存在供应紧张的难题。此外,强心药西地兰是治疗心衰的抢救用药,基本没有替代药,以三医院为例,该药每月使用量达800至1000支左右,但西地兰非常难采购,有时候还要到重庆去买,能实现的供应量每月只有300至400支,远不够临床需求。

  昨日,成都另一家公立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也表示,除了上述低价常用药长期供不应求外,治疗血栓静脉炎的维脑路通片、治疗呼吸衰竭的回苏灵等低价良药,在过去几年都曾发生过短缺现象。

  市一医院:

  连2ml注射用水都成稀缺药品

  成都市一医院西药剂科副主任罗林在药剂科已工作28年,亲身经历了许多药品从随处可见到濒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