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投资者中,一直有炒新的说法,乐于炒新股、炒新概念。事实上,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一样也有炒新的做法,不过这个新指的是新政策,新战略,特别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的国家战略,往往意味着在政策释放过程中,为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红利。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健康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新提法,新战略。而当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相关产业自然也将进入到蓬勃发展期。
事实上,健康中国的政策落得非常细、非常实,对医疗健康的表述包括:建立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等等。这些政策一方面将加快医疗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公立医院改革、搭建分级诊疗体系、药品价格理顺,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建立更可持续和完善的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参保、大病保险,将带来医疗信息化、慢病管理的投资机会。在这样的预期下,尽管2015年前三季度医保支出和统计局医药制造业收入均反映行业增速均有所放缓,但在此大环境下,医疗资源正在朝着更合理的结构进行配置,未来也将更明显表现出结构性投资机会。
商业保险打开发展空间 医疗信息化有望从中受益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商业保险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期,商业保险受到压制;但医保经历了初期大量投入之后,正从迅速扩容到收支压力初显。商业健康险行业增速开始提升,2013-14年商业健康险行业规模增速分别为30%、41%。2015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明确支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可以预期商业健康险未来空间将逐步打开。商业健康险的增长,将有利于医疗服务价格回归,药品福利管理(PBM)以及医疗信息化也将从中受益。
我们假设商业保险中3~5%的保费收入用于医疗核心数据,制药企业为实现精准营销和研发支持,而将营销费用中5%左右支付给数据方,则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如果加上政府的支出、与互联网医疗嫁接后对个人的收费等盈利模式,则市场规模将更大。在这样一个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医保控费公司一定会从中受益。医保控费公司(PBM)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与保险公司、药品企业、医疗服务机构或医院签订合同,以求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影响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行为,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目的。美国的医疗费用已高达两万多亿美元,相当于其GDP总值的17%。PBM作为保险公司的
利益代表,其盈利既来源于保险公司报销的药品费用和与制药企业谈判的药价之间的差价,也来源于保险公司对PBM提供的专业用药指导和控费服务支付费用。
当然,医疗信息建设商和运营商同样也会成为受益的领域,包括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动态数据等信息的整理和梳理,都会对药品研发、销售、应用分析、控费、临床支持、远程分析、慢性病管理等提供支持,其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分级诊疗和医养结合是大势所趋
随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化,政策的推进会更关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举措一方面将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趋于合理,民营医药将获得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将推进医养结合,实现医疗机构和其他机构的资源共享。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战略性大方向。从医院分级别病床使用率比较看出,三级医院使用率长期高企,产生了看病难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一二级医院使用率不足。分级诊疗将是解决我国看病难的最主要甚至唯一出路。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医生多点执业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有望加速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2015年5月国务院医改办发布的重点工作任务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首次单独提出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任务;卫计委2015年的医改重点工作中也表示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足以说明分级诊疗的重要性。如北京市试点推行的医联体,目标是要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构
建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在此大背景下,第三方诊断、第三方影像、民营医院及康复养老等领域将显著受益。
第三方检测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分级诊疗将推动检测业务社会化,大量患者将被分流到基层完成首诊及治疗,而基层机构和大量一级、二级医院将更多将检测环节业务外包;同时,检测服务作为患者就诊的重要环节,是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下就诊模式闭环搭建的重要部分。从而为第三方检测行业带来巨大机会。我国目前第三方实验室市场份额仅2~3%,而美国高达35%,我国的第三方实验室市场空间仍将较大。
分级诊疗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作为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政策限制今年在部分省市陆续放开。目前不同医疗机构的影像业务存在痛点:三级公立医院,CT、MRI满负荷运行,患者需预约排队, 某些大型三甲医院MRI等检查的排队时间将近一个月。而另一方面,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设备落后,购买设备的预算有限。而分级诊疗落地后,基层医疗机构及二级医院由于影像设备落后,病人将可导流至第三方影像中心;同时公立大医院无法满足需求的高端客户、或者商业保险投保患者也将可由第三方影像中心承接。
康复养老市场空间在政策影响下也将逐步打开。根据2012年卫生部印发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对不同层级的康复医疗机构做了明确的功能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疾病急性期患者为主,立足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及时下转患者;而康复医院则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康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以疾病恢复期患者为主。一方面,由于康复期病人单床位消费金额偏低,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床位日均消费额在3000元以上,远远高出康复病人日均800—900元的床位产值。大型公立医院在规模扩张受限、药品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将通过提高单床位消费金额等方式提高效益,因此对于接受治疗后处在康复期的病人,存在转诊出院的动力。另一方面,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的存在提升趋势,是民营资本进入的强力催化剂,以美国住院康复医院的最大运营商HealthSouth为例,净利润率在8%—10%左右,还是比较可观的。
二胎政策利好生殖助孕和儿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