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德国首先颁布了全民医疗保险法,开创了现代社会保险的先河。这是第一个涵盖了每个人,不分身份、地位和职业的全民社会保险。自此,德国被誉为“西医的鼻祖”,并在全球医疗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首届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正是从德国获得者开启的,从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1905年的罗伯特·科赫,1908年的保罗·埃利希,1910年的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到2013年的托马斯·聚德霍夫。德国共有17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这充分显示了德国在医疗科技领域长久深远的领导地位。
历经百余年发展,德国的现代医疗技术与应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拥有全球最低的手术死亡率。不容置疑,德国在全球医疗旅游目的地排名中遥遥领先其他先进国家,每年国外医疗游客人数超过20万,主要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东欧和海湾地区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对赴德国就医、寻求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感兴趣。
这得益于德国前沿的数字化医疗应用系统、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严谨优质的医务人员、高效规范的就医程序,和相对日本和美国而言更高的性价比。
1. 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
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在德国医护行业发挥着核心作用。医院的作业规范和管理层面的设置都是为了让患者拥有最优质的医疗体验。德国医生重视医患交流,而且非常耐心地听取病人主诉和要求,以便与其他医学专家一起制定准确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因此,医患关系非常融洽。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流程,以满足患者对环境和医护人员的需求。所谓的医治病人,在德国医生和医护人员眼中,并非仅仅是依赖医疗设备和摄取药物,而是针对患者的健康和康复全方位关注,这包括了身心理层面的心理健康咨询、关注病患的饮食生活习惯、术后物理疗法、以及长期病情追从。
2. 高端医疗仪器研发中心
德国在医学研发和创新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高端医疗设备开发和制造的历史也源远流长。自20世纪初开始,德国一直是世界医疗科技的创新中心,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当代仍然响亮。德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水平甚高,“德国制造”的标签在全球享有盛誉,仅在2017年就有1244项高端的医疗相关专利申请获批,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稳步上升。 尤其重视外科器械、诊断成像、牙科产品和光学技术,是欧洲医疗仪器和技术的生产中心,拥有多个全球知名的医药和医疗器材研发、生产和供应商品牌,包括德国拜耳、西门子医疗、费森尤斯(Fresenius)等。
3. 国际标准的专业资质医师
除了德国精密的医疗仪器外,高水准的医疗执业人员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德国,医学并非是我们在中国所熟悉的本科 - 硕士 - 博士制,基本上所有医生都需要至少12年的漫长学习和培训,获得专业知识,高端诊断和治疗程序的资格,才能在德国进行合法的临床工作。
1). 医科大学课程总学时约为6年,需通过国家临床医学3级的考试,才能获得全科医生行医资格证;
2). 医学毕业后,一名医生需要在医院完成5至7年的专科医生培训,并通过专科医师考试,同时还必须提供有良好的证人及担保人支持的个人信用证明,才能最终获得专科医师的职称,例如心脏病专科医生或肿瘤专科医生。
另外,德国医师精研每一个病例,对每一个病历负责。 德国早在25年前,就开始实行结合跨职能和多个医疗科室的综合诊疗体系。这种全面整合的诊疗方法,在过去20多年以来大大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并为全球许多其他医疗体系树立了标杆。
4. 高效和规范的就医程序
根据 Health Consumer Powerhouse(HCP),瑞典专门研究整个欧洲的医疗系统的一个健康政策智囊团, 通过欧元健康消费指数调查和医疗保健调查的这两项指数,进行评估欧洲35个国家的医疗体系。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1] :在德国,患者预约就诊时间仅需数分钟,治疗时间、方式和医师的选择上极为灵活和自由,患者能轻松查看自己病例,保险公司支付新型药物及治疗费用也很快,重症治愈成功率高,以及更重要的一点是赴德就医的患者不会因国籍差异而有区别对待。
德国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医学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尖端的数字医疗应用系统,严谨而高质的医疗人才,以及高效和标准化的医疗程序,让越来越多国际患者对接受价格相对实惠的、定制化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感兴趣。近来,中国人对德国国际医疗项目的关注,特别是其作为美国和日本医疗最佳替代品的意识,刚刚开始萌芽。
HTB好医德(HealthTechBerlin)就是根植于这样的德国医疗资源基础,专注于定制前沿的数字化医疗管理、人性化的德国标准服务,致力于通过创新科技提供专业医疗诊断咨询、赴德就医及康复治疗的一站式国际医疗咨询服务。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TBhaoyide,或添加专属客户经理微信,咨询更多相关信息:林女士(微信号:elis_lin0313)。
[1] https://healthpowerhouse.com/media/EHCI-2018/EHCI-2018-report.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