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顺式阿曲库铵在麻醉中的应用特性及优势剖析

顺式阿曲库铵在麻醉中的应用特性及优势剖析

发布:2025-02-08 11:5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在临床麻醉领域,肌松药的合理应用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与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其中,顺式阿曲库铵作为一种新型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表现,值得广大医生深入了解与掌握。 组胺释放作用及血液动力学影响是评估肌松药安全性的重要指

  在临床麻醉领域,肌松药的合理应用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与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其中,顺式阿曲库铵作为一种新型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表现,值得广大医生深入了解与掌握。

  组胺释放作用及血液动力学影响是评估肌松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此方面备受关注。阿曲库铵虽常用,但组胺释放问题较为突出,快速静注 2 倍 ED₉₅ 以上剂量时,血浆组胺浓度显著升高,常引发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潮红等血液动力学改变。而顺式阿曲库铵则展现出明显优势。

  一项针对 32 例 ASA I - 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将患者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 0.1mg/kg(Cis I 组)、0.2mg/kg(Cis II 组)、0.4mg/kg(Cis III 组)及阿曲库铵 0.5mg/kg(Atc 组)四组,分别于麻醉诱导期单次静注相应药物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组胺浓度,并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四组患者注药后 2min 和 5min 的血浆组胺浓度与注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血液动力学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证实了顺式阿曲库铵在临床常用剂量范围内(0.1 - 0.4mg/kg,2 - 8 倍 ED₉₅)无剂量依赖性的组胺释放作用,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极大地降低了因组胺释放引发不良事件的风险,为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在肌松效应与插管条件方面,顺式阿曲库铵同样表现出色。上述研究中,通过 Bioeter 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效应,结果显示 Cis II 组和 Cis III 组注药后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 Cis I 组和 Atc 组,且随着顺式阿曲库铵剂量的增大,起效时间显著缩短。在气管插管条件及最大阻滞程度上,四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均能满足临床插管需求。这表明顺式阿曲库铵不仅能产生良好的肌松效果,而且在起效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医生可根据手术类型与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剂量,确保麻醉诱导过程的高效与安全。

  从代谢途径来看,顺式阿曲库铵与阿曲库铵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独特优势。其霍夫曼降解占总清除率的比例近 80%,高于阿曲库铵,这使得顺式阿曲库铵对肝、肾等脏器功能的依赖更小,在体内无蓄积作用。对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无疑是更为理想的肌松药选择,可有效避免因药物蓄积导致的苏醒延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应充分认识到顺式阿曲库铵的这些特性,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用药。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使其成为优选药物,可减少因麻醉药物引起的循环波动,降低手术风险。在手术类型方面,如五官科、普外科等对肌松要求较高的手术,可依据手术时长与肌松需求,合理调整顺式阿曲库铵的剂量,确保手术视野的良好暴露与操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医生也需持续关注相关研究进展,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虽然目前研究已证实顺式阿曲库铵在组胺释放、血液动力学及肌松效应等方面的优势,但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与研究样本的扩大,可能会发现新的应用要点或潜在问题。例如,在特殊手术体位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顺式阿曲库铵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医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顺式阿曲库铵,提升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与舒适。

  参考文献

  闻大翔,陈锡明,杭燕南,等.顺式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 21(2):4.DOI:10.3760/j.issn:0254-1416.2001.02.001.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内容若有不实或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