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人口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13%~15%,40岁以上的患者多达8000万。对此,不少患者甚至医生都不够重视,误认为这是进入老年之后必然发生的“正常退变”。其实,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将产生大量医疗费用,而且骨折康复后还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为此,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将预计于今年三月下旬推出“骨舞人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援助项目”,面向患有骨质疏松症并伴随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妇女提供援助。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相关咨询会上,有医学专家指出,女性要比男性提前10年重视骨质疏松的问题,不要一味“防晒”而忽视维生素D的吸收,在冬天还要多见见阳光。
女性:黄种人多晒太阳利大于弊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特别是到了绝经之后,对骨头有保护作用的雌激素明显减少,导致全身骨量加速丢失。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吴文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的遗传因素占到60%左右,骨密度的遗传相关性高达70%,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受精卵开始,择偶时最好能观察对方的家庭成员,特别要重视女方的遗传,可降低孩子日后的患病风险。
女人四十,就要考虑骨质疏松的问题,比男人早10年。如果患有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疾病,或者平时有偏食的习惯,或者心血管不太好,或者服用安眠药、抗癫痫药等,就可能年纪轻轻也有骨质疏松。对于骨量正常者,平时只需要注意饮食、做做运动就可以预防。鉴于大多数国人每日从饮食中摄取的钙不足400毫克,远低于1000~1200毫克的推荐标准,吴文建议女性要预防性补钙,最好多吃奶制品和海鲜;同时,坚持做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即使走路也有帮助。
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吴文称,人体血液中维生素D应达到30纳克/毫升,但我国人口达标的比例只有20%。一些人上了年纪就感觉没劲,其实是身体缺乏维生素D。多晒太阳可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夏天每日只要露出两个胳膊晒15分钟就够了,冬天则要延长一些时间。然而,很多女性不涂防晒霜就不敢出门,其实对于黄种人而言,晒太阳在预防骨质疏松上的好处超过了得皮肤癌的坏处。如果晒太阳不足,建议每日口服400IU(国际单位)维生素D,骨质疏松患者要口服800~1000IU。
骨折后不用药,再次骨折风险高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容易被人忽视。吴文提醒,早上起床一伸腿就抽筋,用手拉窗户使不上劲,拖地的时候感到腰痛——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蛛丝马迹。很多人通常到了发生骨折,才发现自己有骨质疏松,例如打了个喷嚏就发生肋骨骨折。据统计,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高达1/3。
如果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没有及时治疗,有20%~25%的人在1年内死于静脉血栓、尿道感染等各种合并症,而存活的人群中约有50%会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调查显示,一次骨折治疗的总费用达6万余元,而我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1080亿元。很多人骨折后就只能躺在床上,因花不起几万元的治疗费用,回家躺几个月就撒手人寰了。
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及脊柱外科主任镇万新称,患者发生脊柱骨折很常见,若压迫损伤到脊髓神经,后果是灾难性的,可出现截瘫,肢体不能动,甚至大小便失禁(高位截瘫)。除了暴力造成外伤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还可发生应力性骨折——骨头里就像鸟巢一样,有很多片状的骨小梁,骨质疏松后承受不了压力,慢慢发生微小的骨折。女性进入老年以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比男性更高,导致身高下降和逐渐驼背。
对于骨折的治疗,一般是给骨头打上钢板、螺钉,注入骨强化剂。镇万新说,骨折改变了骨头的力线,导致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机会上升到原来的3倍,因此必须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吴文称,患者在外科处理好骨折的问题之后就要转到内科。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用药,此外使用二磷酸盐、甲状旁腺激素(PTH)等药物治疗,每年可使骨密度上升3%,理想状态下可最终恢复到年轻人水平的85%,“增加了骨强度之后可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就连走路都感觉有力了。”镇万新说。(伍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