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护士长周继涛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医疗欠费的名单,名单上有8个人的名字和欠费金额,欠费金额由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份名单是她的“心头之痛”,因为她和每一位管床医生、护士每天必须去向欠费的病人家属催缴欠费,事实上他们并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每隔一段时间,周继涛还要统计一次科室欠费病人的名单,把这份名单和病人的资料转交到医院的医疗保障组,让他们接手去“催款”。(7月7日《南方日报》)
对医院而言,如何对待病入膏方,且无钱医治的患者,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命题。不救,不仅将承受“见死不救” “黑心医院”等舆论的拍砖,而且有悖救死扶伤的从医伦理;救,又会在收入上出现“呆账”,影响医院以及医务人员的收入。我们欣喜的看到,在筹不到钱就被撂在手术室外的新闻,不绝于耳的当下,深圳大部分医院,并未将无钱医治的患者拒之门外,这就在破解医疗困局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但问题是,谁该为巨额的医疗呆账买单?倘若,这个问题不能理顺,“先看病后谈钱”的模式就不可能持续。显然,医院并不想买单,医生讨钱、“催款组”就是“死马当活马医”,讨回一分是一分心态催生的产物。
医院真不能承受呆账重压么?据报道,深圳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目前医疗欠费是8157万元,而公立医院一年的业务收入大约80多亿元。1%的呆账率,对一般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营运数据啊。况且,依据深圳市《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方案》,医院非医疗责任的欠费政府将承担60%,剩下的40%由医院承担。医院最终承担的只有3200万,相对80多亿的营收,是问题么?
事实上,医院的呆账,并不能简单的放大成道德呆账。毋须讳言,目前医院实质上采用的就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既然需要盈利,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试想,哪个企业没有违约风险、诚信呆账?企业员工去催债就容易么?在商言商,我们没必要因为医院的“产品”是治病救人,就无限放大道德呆账,更不能用救死扶伤相要挟,逼迫社会为医院的呆账买单。
诚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是破解医疗呆账的必由之路,但远水不解近渴。就目前来说,首先,政府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政策,平衡各医院的呆账负担。对那些呆账额较大,自身难以负担的医院,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对营收能力强的公立医院,反而要提取一部分利润,救济盈利偏弱的医疗机构。
当然,更重要的是,医院要苦练“内功”,自我消化呆账。试问,哪怕医药出场与进入医院之间的价差,缩减一半,3200万的呆账,还是问题么?或许,研究一下,如何破解医疗“生态系统”中的灰色利益链,不让利益落入少数医药代表和黑心医生手中,比追讨“呆账”现实的多,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