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当前依托医院建立的急救站外,几乎每家医院本身也有至少一辆救护车,可是,这些救护车除参与必要的、急救中心的急救任务外,大多闲置,而闲置的原因既有业务上的问题,也有编制方面的障碍,更有收费方面的掣肘。有业内人士透露,医院的救护车以前也曾送过病人回家,但由于频频发生患者家属因情绪问题扣车、殴打医护人员的事,致使该业务逐渐萎缩、停滞。而在编制上,医院人员是按床位设编的,多少床位配多少医护人员,由于救护车无固定床位,因此无法给救护车配专职大夫和护士。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由于政策空白,医院救护车至今没有收费标准。对此,李学敏指出,没有收费标准,显然就无法从事开展急救以外的、院际间转送病人的业务。
制度对医院救护车的限制,无疑都给黑救护车满足患者需求提供了巨大空间,而时至今日,这一空间未见萎缩。
交管:特行车难查 卫生:没有执法权
对于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卫计委医管局医政处的负责人张一力日前指出,将会通过增加急救网络医院数量来逐渐缓解救护车数量少的难题。同时他还表示,针对黑救护车问题,将会在近期通过下属单位,对黑救护车进行大力度查处。可是,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黑救护车,并不容易。
今年8月中旬,华商报报报道了甘肃患者家属遭遇黑救护车“挟尸要价”一事,对此事,西安市卫生局、西安市整治办等多家单位都表示非常重视。然而,市整治办将查处工作分派到灞桥区政府和新城区政府后,最终由于黑救护行为无法界定、执法又没有权限等方面问题,无奈地画上了休止符。
市交管部门介绍,由于黑救护车没有明显标识,且“救护”属“特行”,因此难以对其查处。而西安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该局只是卫生管理单位,没有执法权,故不具备这方面职能,可让记者不解的是,2006年时该单位曾对黑救护车进行过多部门联合查处。当询问及该局当年具体的查处情况如何时,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因来得较晚,并不知情。
“国家没有具体的整治办法。”很多从事急救和医疗工作的人士均表示,截至目前,在就如何监管黑救护车方面,国家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因此,亟须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有关人士指出,目前黑救护车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的普遍问题,并且“城市越大,现象越突出”。但不管又不行。当前的黑救护车,除难以保证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出诊,更难以保证司机能真正良好地驾驶救护车;同时,同行间的无序竞争,车主与患者家属的纠纷等等,都暗藏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无一不关系着患者的权益。
华商报记者 潘京 实习生 管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