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曝料,某公司外面的玻璃全用纸糊上,里面的“专家”、“名医”每天网络“聊病”,热心为“病友”推荐医院;对外,这是一家“投资管理公司”。这里干的是“网络医托”的勾当,所谓“专家”、“名医”都是毫无医学知识的打工者,而推荐的医院多半是他们自己开的,目的就要掏患者的腰包,赚取高额医疗费。(4月5日 辽沈晚报)
传统医托尚未治理好,又出现了升级版的“网络医托”。 “网络医托”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与医院和医生联手,形成了全链条的医疗诈骗,其欺骗手段隐蔽性更强,成本更低。笔者认为,应建立起涵盖执业许可、行业自律、行政处罚、刑事制裁的完整法律监管体系,清除“网络医托”肆虐的土壤。
据了解,这些“网络医托”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昆明等一二线城市,正不断向三线城市扩张,而且全国各地的民营医院现在都在学习这个模式。这种名为“咨询”实为“网络医托”在民营医疗行业是“遍地开花”,虽然一直被封杀,但一直有活路,成了民营医疗发展的一种“病态”。
“网络医托”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医托,采用公司化运营形成了全链条的医疗诈骗,医托与医院和医生联手行骗,凡被拉来的患者掏出的救命钱都进了集团的腰包,这是赤裸裸的诈骗。对于医托诈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予以拘留并处罚款,对于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真正铲除‘网络医托’和‘黑心医院’生存的土壤,净化医疗环境,还需要建立起涵盖执业许可、行业自律、行政处罚、刑事制裁的完整法律监管体系,建立能够公正、高效地查处患者投诉的执法机制。否则,一阵风的执法过后,恐怕又会死灰复燃。”(长江网 独孤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