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部分医院里的“黑心棉”,笔者对此有两个疑问:对铺在病床上的“黑心棉”,院方究竟知不知情?如果知情,这究竟是单位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对第一个问题,如果院方不知情,“黑心棉”是在采办人受骗上当的情况下,误从不法商家手中购入,那么这还仅仅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种商家不讲诚信的行为,还不值得特别惊讶,相信随着相关部门打假治劣力度的增加和市场的不断规范,“黑心棉”会逐步退场;如果院方知情,笔者认为,其性质是相当恶劣的,但其中还有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即属于采办人员利欲熏心,贪图回扣,用高价从不法商家购入,属个人行为,那么其性质虽然恶劣,也需要院方一查到底严厉惩戒,但似乎还未触及公众容忍的底线,毕竟,任何一个单位都无法确保每一名员工都秉公守法;第二个层次,即并非采办者的个人行为,而是为节约运行成本,集体授意之下的一种单位行为,个人认为如果真是这样,毫无疑问触及到了社会和公众容忍的底线。前段时间舆论热议医改市场化,其中也出现了某种偏差,即把目前医院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市场化,其实,市场化讲求利润,但同时也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一家医院,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不惜有意识地使用黑心棉,这哪里是市场化的错呢?分明是人性和法纪意识的缺失。
不论是哪种情况,卫生主管部门都应主动介入,查清“黑心棉”真相,以儆效尤,并努力重新唤回公众的信任。这对目前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