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里,风景多。北有“凤爪女”,南有“瓜子哥”。本来嘛,这种芝麻大的破事儿,比之于郑州医院被强拆、屠呦呦未被荐最高科技奖等,实在不值一哂。但竟然一波三折,热度不减:不仅在新闻客户端风生水起,还上得了央视、下得了“年会“,更风传“身价不跌反升,据说现在的预约已经排到年后”。情节的跌宕多姿、结局的目眩神迷,实在令人“沉醉”不已。
“凤爪女”事件的第一季:放任无码视频的流布、“人肉”女主,确实洗不脱戾气与暴力的嫌疑。彼时最要重申的,是两个常识:第一,这世界有很多我们不喜欢或看不惯的,但不见得一棍子打死就称心如意。她言行不当,她死不道歉,你可以尽情在道德高地鄙视她,但,请注意姿势文雅,请注意路径合理。再不济,她不是贪腐的虎蝇,亦不是雾霾的元凶,更不是跑路的黑心老板。纵使“讨伐”,也没必要兴师动众。
第二,就算要道歉,她要道歉的对象莫非是“全国人民”?若没有涉嫌隐私侵犯的视频流传,很难说,这个女乘客的行为究竟伤害了谁。我们希望女乘客能道歉,对象应该是车厢里的其他乘客、是地铁清洁人员,但,无须逼着她向所有人低头,更不应拿着刀逼她“幡然醒悟”。简言之,尽管我们看不顺眼,但,她依然有死不道歉的自由。
不过,“凤爪女”事件到了眼下的第二季,女主甚至堂而皇之在央视等媒体上回应,“既没有打破文明尺度,也没有打破治安管理制度”,“我没有任何错”——如此砌词狡辩,或者说,公共舆论放任这种是非颠倒的话语权,个人自由恐怕就僭越了常识的底线,私人权利恐怕就戕害了秩序的根基。
回到“凤爪女”事件的现场:一则,从公德来说,车厢内吃东西,本就不洁不雅,被指责后“出口成脏”,更令人瞠目;二则,从秩序来看,早在2013年,上海地铁就首次出现地铁禁食的规定:“车厢内饮食”与吸烟、随地吐痰、便溺等行为一同被列入禁止行为,违者将被处以最高500元的罚款。言行不当在先,拒不道歉在后,先不谈责罚,这社会文明“反面典型”的帽子,怕是诡辩也摘不掉的了。
道德谴责固然没有教化或濡染那么春风扑面,道德暴力固然也是最值得警惕的,但在是非对错上,捣糨糊式的“权衡”或“尊重”,并不会增益什么共识,也不会裨益什么公益。很难相信,如果基本的是非立场都丧失了,捍卫文明常识的底线都溃散了,秩序与规则“毛将焉附”?形而下地说,假如小孩子在电视上看到女主这般的狡辩,话语铿锵、姿势强蛮,会否从此也坚信:只要“主观无恶意”,就无须考虑客观不文明的后果呢?
舆论话语权固然不要什么洁癖,但,如果连耻感都钝化了,粉墨登场的丑剧歹戏拖棚——这世界,这社会,真就“如你所愿”?邓海建